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儒学成为正统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58580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理学家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

——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

材料二:

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

——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儒学世俗化和社会化的表现,并简析其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西汉和宋朝两次儒学复兴的社会背景。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当今儒学复兴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董子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子又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长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长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董子《举贤良对策》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宋代理学的兴起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产物。一是北宋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统治者除了在政治、军事上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外,还需要在思想上对人民进行说教和控制。理学正是建立和强化封建秩序的理论基础。二是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既长期纷争,又相互影响、渗透而趋于合流的结果。隋代王通提倡三教合一,唐代韩愈仿佛、道的传法系统,建立儒家道统,为理学的产生开了先河。

——摘编自王士立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伸舒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2019-10-14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已有2500余年的发展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里,儒学被统治阶级推为“独尊”的国家学术思想。近百年来,儒学的独尊地位逐渐丧失,但儒学的影响并未消失。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儒学是何时由谁创立的?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2)儒学是何时怎样成为“独尊”的国家学术思想的?
(3)儒学在宋代有怎样的新发展?请举出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4)明清时期儒学面临怎样的境遇?最终结局怎样?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5)近年来我国出现一股国学热(国学,主要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你对儒学重新受到重视有何见解?
2016-11-18更新 | 9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初年)以海内初定,子弟少(年少),激秦孤立亡(无)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

——班固《汉书·高五王传》

材料二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三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

——摘编自成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初“大封同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此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面对王国问题采取的对策,其作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的原因。结合所学,归纳汉武帝奉儒学为正统的措施。综上所述,西汉统治者调整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020-01-01更新 | 2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