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0 题号:585857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98年的《劝学篇》总结了张之洞教育改革指导思想“旧体新用”,反映了他的教育改革思想的灵魂——“致用”的特点。也体现了张之洞以“变科举“来推动新式教育,提倡以“守约”来改革“旧学”,分类型、分层次地“广实学”和鼓励多层次“游学”的教育改革思想,《劝学篇》为张之洞参与并主持制定中国第一个学制——癸卯学制奠定了思想基础。他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实践也通过癸卯学制最终得以向全国推广。虽然《劝学篇)中也反映了张之洞的教育改革思想有着相当保守的成分,但是在那个“新学”与“旧学”相碰撞的时代,身居清廷高位的张之洞能力主“新学”,以“旧体新用”来调和中、西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系统教育改革思想,这是极其可贵的。

——摘编自从劝学篇看张之洞的教育改革思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教育改革思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张之洞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其实践。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杨慎(1488-1559年),明代文学家,大学士杨廷和之子。第一次参加会试时,因考卷被焚的意外而名落孙山。但他坚持努力,于二十四岁时高中状元。杨慎家中藏书众多,他精通经、史、词曲、金石、书画。杨慎在复古风气流行的时候,张扬文学的华美和创作灵感,形成他“浓丽婉至”的诗歌风格。杨慎反对空谈心性,主张从事物本身去寻求自然发展的变化,肯定出于天性的生活欲望及追求物质利益的势利之心。

——摘编自《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慎成为文学大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杨慎的历史贡献。
2021-02-27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谭嗣同认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扰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像痛斤暴君那样,他痛斤为暴君服务的纲常名教:“三纲之摄人,足以破其胆而杀其灵魂”,是“暴乱无理之法”,是“愚黔首之术”。他特别指出,“两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他由此发出了“冲决罗网”的呼声,把“君主之罗网”、“伦常之罗网”,统统列为应被冲决之列。

摘编自《谭嗣同传》

(1)根据材料概括谭嗣同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2016-11-27更新 | 1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向警予(18951928年),原名向俊贤。1911年,向俊贤由湘西到长沙,先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周南女校读书,改名向警予,表示对封建势力的高度警惕和反抗。19184月,向警予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办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1919年,向警予带领学校师生上街游行,支援五四运动。1922年初,向警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共产党党员之一。7月,在党的二大上,她担任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主编《妇女周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国妇女问题,号召广大女性团结起来,为解放自身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去。19253月,向警予在上海女界国民会议报告中指出:“要一个肩膀担负力争女权的重担,一个肩膀担负力争民权的重担”。19283月,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被捕,后英勇就义。

——摘编自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向警予投身革命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向警予投身革命的个人因素。
2024-05-21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