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9 题号:600120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1月,孙中山令内务部编印新历书,其特点有三:一是新旧历并存;二是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三是旧历书上吉凶神宿一律删除。民初改用阳历,改变清廷的“正朔”,与世界历法接轨,这在当时许多人看来是非常自然的,没有引起太大的异议。采用阳历而不废阴历,乃是为尊重民众习惯和民族文化传统采取的折衷办法。阴历与中国农业社会的农业生产、经济组织、商业利益及民俗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中国以农立国的基本社会形态不改变,要根本变革这种民俗文化,显然是不可能的。
国民政府北伐成功,为显示自己是新的革命政府,改变北京政府的正朔:由阴阳历并用,改为专用阳历,并将阳历定为国历,而将阴历视为旧历、废历。1928年后,南京国民政府依靠政治强力进行废除旧历运动。其推行的结果,使阳历更加流行,取代阴历在社会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民间的契约、房租、商家结账等,逐步改为阳历办理,确实是社会进步的表征,但这场运动并没有彻底改变阴阳历并行的格局。同时,由于政府推行策略上的偏激、民众沿用旧历习惯的顽固、以及旧历代表的民俗文化的深厚,导致了政府与民众在历法问题上的直接对峙与暴烈冲突。

       ——摘编自左玉河《从“改正朔”到“废旧历”——阳历及其节日在民国时期的演变》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产阶级家庭的理想是男主外、女主内,妇女远离职场的竞争。而在实际上,19世纪有大量的中产阶级妇女进入教师、护士、职员等行业,也有许多中产阶级妇女参与投资和经营活动:投资运河、铁路、海运业、政府债券、银行保险、经营商业和工业企业等。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以保证妇女独立经营或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这是英国妇女拥有独立财产权的开始。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投资经营活动规模和数量虽然很有限,但它不仅发挥了在英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扩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女性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影响力,由此推动了社会向两性平等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潘迎华《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活动及其原因分析》

材料二   19014月,《中外日报》刊出的一篇题为《拟上海女学会说》文章,作者认为身为女性“有改革之责,发言之权”“中国之积弱由于女权之放失,女权之放失由于女学之式微”“倡兴的'女学',不只是为了‘强国’,还为了争取‘女权’。女学者,全国文明之母;女权者,万权之元素”。1904年,天津《大公报》上发表女子吕碧城诗文,她继续提倡女学和女权,认为倡办女学的目标,不只是使女子“助国家之公益”。还在于“激发个人之权利".

——李长莉《晚清知识女性的“新妇女观”》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角色变化,概括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这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女性解放运动初兴时期“新妇女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妇女解放的认识。
2021-11-09更新 | 1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民间信仰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汉时,已有“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的说法,灶神负责监督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善恶功过,并定期向天帝汇报,天帝据此作出奖惩。因此,百姓一方面通过祭祀讨好灶神;另一方面注意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免招致祸患。……禁忌在社会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起到“劝人为善,使人重慎”的作用。朝廷设太史令一人,“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在民间,禁忌以巨大的约束力影响着百姓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庆,禁忌无所不在。此外,汉代笃信择日之说,认为时日与吉凶祸福紧密相连。当时专门从事占候卜筮之人,有五行家、堪舆家、建除家、历家、天人家等等,人们统称其为“日者”,《史记》专列《日者列传》记述其活动事迹。

——摘编自贾艳红《汉代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科举不再是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读书人逐渐放弃了对文昌神的信仰。……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视“迷信为进化之障碍”,颁布了一系列办法、条例以限制社会中的迷信活动,并督饬警察机关践行。跳大神、巫蛊等迷信活动随政府禁令而得到控制,贵州仁怀“奉文禁革,其习渐息”,上海法华乡延巫治病之风“稍戢矣”,辽宁凤城自设巡警后“不时捕治,巫风渐息矣”。……(民国时期)封建礼教约束下的包办婚姻开始被自由恋爱取代,因此,青年男女也不再祭拜月老。时人发出感叹:“今日红线多不用,由他男女自成亲。”

——摘编自赵英兰等《民国时期社会信仰态势嬗变之缘由》

材料三   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仰习俗,是农村传统文化的灵魂。民间信仰具有世俗性、现实功利性和兼容性等特点。国家治理不可忽视民间信仰的积极因素。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中,可以充分发挥民间信仰的正面积极作用,通过宣介引导,以提高民众道德水平,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丰富节日庆典文化,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振兴。

——袁方明《民间信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兼论中国人的信仰模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民间信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间信仰对汉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民间信仰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视民间信仰积极因素的意义。
2021-12-04更新 | 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的乡绅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这种身份特点,使他们成为了儒家文化最可靠的信徒。……从整体而言,他们始终处在封建社会的清议派和统治集团的在野派位置。他们出资办地方治安队或团练,大多还自任头领,对乡村社会治安进行控制、操纵。他们通过出租土地,控制租地农民的经济利益,通过领头集资修建水渠,道路,兼有扶危济困,怜老惜贫的功能,经常通过捐款救灾,稳定当地民心,减轻官府的压力,维系着与乡民、官府的经济关系。

——摘编自沈葵《近代中国乡绅阶层及其社会地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绅在古代乡村建设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近现代中国的哪些活动冲击了农村中的乡绅势力?

材料二第三年,根据每个村发展的不同程度,将其分为基础村、自助村,自立村等三个阶段,对基础村的支援项目主要是开拓农路和改良房顶。自助村想要干的意识较强,对其除了基本材料之外另有支援,自立村主要侧重扩大收入和开展文化福利事业,对其支援比自助村优先一些……新村运动在农村获得成功之后,从1974年开始扩展到城市、职场、工厂、学校等各个领域,并涉及精神秩序、行动秩序、环境秩序等多个方面,整个运动特别强调勤勉、自助、协作精神的培养,侧重于宣杨忠孝等传统伦理和集体意识。……新村运动的促进机制,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但推行的形态是赋予村自觉或资源参与的权利。

——摘编自柳钟椿《韩国的新村运动》

(2)根据材料二归纳韩国新村运动成功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乡村建设的认识,

2017-12-15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