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 瓜分狂潮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08 题号:600890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等和各参战国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称“东南互保”。该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

“东南互保”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对这一历史事件,可谓众说纷纭。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较多地认为它是“一幕丑剧”,是“对帝国主义妥协投降”的“卖国罪证”;80年代以后,世人对其积极性和合理性才有了初步认识,也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观点。如“东南互保”是“张之洞等地方大吏对西太后及其顽固派盲目排外政策的抵制”,“是以保全清室统治而又不得罪帝国主义为前提的”,“是一种妥协苟安的曲线自救之策,是一种均势思想指导下的以夷制夷政策。”它“具有维护国家大局的深层含义”。“东南互保”是在长江流域面临列强侵略之际,为“保守疆土”所做的一种努力,并通过条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等等。

—摘编自李鹏军《东南互保新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南互保”的认识,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地缘政治指的是地域关系对国与国关系的影响,是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材料一   中国古代“和合”的地缘政治思想不具有扩张性。作为东亚地区地缘中心的中国秉承“协和万邦”的理念,营建了和平稳定的区域地缘秩序。该秩序重视国家关系的和谐,主张亲仁善邦,讲信修睦,礼尚往来。在国家关系中不强加于人,不诉诸战争,提倡“兼相爱、交相利”。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朝贡体制建立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之上,中国奉行“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态度;周边国家则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地区形势,中断或者恢复朝贡关系。中国对属国维持着松散的同盟关系,不干涉其内政,并且在属国受到威胁时提供安全保护。这就使得东亚国际体系更加稳定,维系了中华礼制文化治下的区域和平。

——摘编自尹朝晖《中国古代传统地缘政治的思想评析与现代启示》


(1)阅读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的主要理念,评价这种理念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2)读图,任选帝国主义列强中的两个国家,结合所学,概述其侵华活动的主要行径,并分析与其侵略活动与其所划定的势力范围的关系。

材料三   美国海军军官马汉提出以制海权概念解释历史的“海权论”,强调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若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要掌握在海洋上自由行动的能力。

二战后,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提出了被称为“陆权论”的“边缘地带”学说,他将欧亚大陆沿海地区称为“边缘地带”。他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发生在边缘地带,边缘地带在经济上、人口上都占有优势;控制了边缘地带就等于控制了欧亚大陆,控制了欧亚大陆就等于控制了世界的命运。因此,美国、英国、苏联扮演关键角色影响欧洲沿海地区的控制,因此影响世界的基本权力关系。


(3)①简要概括“海权论”和“陆权论”的主要观点。
②你如何看待上述两种地缘政治理论?运用相关世界历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9-05-27更新 | 29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时局图》被美术界公认为我国第一幅具有近代意义的新闻漫画。作为曾和孙中山一起奋斗过的革命者,谢缵泰以漫画为武器,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该画背景是一幅中国地图,画中的野兽分别暗示着当时瓜分中国的帝国列强,形象又夸张地描绘出清政府任人宰割、国家处于危急存亡关头的现实。《时局图》的出现立即引起了中外报刊的注意。1899年,当时在日本的香港兴中会会长杨衢云写信给谢绩泰要求进一步修改漫画,一是涂上色彩,二是加以滑稽化。此后,该画在日本出版,并作为革命宣传品寄发给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革命党组织。后来,该画还多次被印成“五彩鲜明”的单张宣传画出售,畅销全国各地,影响极大。

——摘编自甘险峰《中国新闻漫画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局图》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局图》多次重印的历史影响。
2020-10-06更新 | 1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人东来以后,拉开了武力争夺东亚海权的序幕,目标集中体现在对海域贸易权的追求和控制。16世纪葡萄牙人垄断了香料产地,控制了印度洋与中国南海之间的主要航道和贸易。进入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先后以武力驱走葡萄牙人、英国人,确立了对其他欧洲竞争者的优势地位。以郑成功为代表的中国海商集团在东亚海域与荷印公司展开激烈的竞争。1661年郑成功将荷人逐出台湾。1683年,清朝攻下台湾。郑氏集团的覆灭,意味着东亚本地海上力量对东亚海权争夺的彻底败北,东亚海权从此为西方掌控。

——摘编自庄国土《17世纪东亚海权争夺及对东亚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英国逐渐成为东北亚地区主导性的海上力量。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后,清政府开始认识到海上防御的重要性。19世纪80年代中期北洋水师初具规模,使北方地区避免受到严重的海上威胁。及至甲午战争战败,中国海上门户洞开。此后十年间,在东北亚地区形成以日俄矛盾为核心,以日英为一方、俄法为一方的对峙局面。日俄战争后,日本已完全掌握了日本海的制海权,并确立了在黄海和东海的优势地位。

——摘编自李家成、王帅《东北亚海权格局的演变与重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东亚海权争夺的特点,分析这场海权争夺结局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东亚海权之争的变化,并简要分析20世纪初海权争夺结局的影响。
2020-06-12更新 | 1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