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4 题号:6068267

规则是社会体系的基本因素,是人类交往和合作的基础。市场经济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根据法案还确定由国家调节雇主同工人之间的关系,确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及签订集体合同事宜。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材料二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材料三鉴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便利国与国之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和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的体制,鉴于主要目标是继续发展保持金融和经济稳定所必要的有秩序的基本条件,各会员国保证同基金和其它会员国进行合作,以保证有秩序的外汇安排,并促进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4年)

材料四世界贸易组织8月31日就巴西和美国之间持续多年的棉花补贴争端案作出最后裁决,认定美国为其国内棉农提供巨额补贴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贸易规则,并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措施。……此次世贸组织的裁决虽然并没有完全满足巴西的愿望,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裁决可能影响到其他棉花种植国家,因此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美国的补贴政策帮助美国生产商以低于外国竞争者的价格销售产品,此种不公平行为压低了世界市场的价格,对巴西和其他地区的棉花生产商构成了双重打击。

——《新华月报(记录)世贸组织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2009年第10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复兴工业的主要措施,从中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二战前市场经济出现的“运行故障”有何具体表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让胡佛始料未及的是,这次“萧条”居然发展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胡佛似乎显得不知所措,但还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1)设立周转基金用于资助农场主组建销售合作组织,确定最低销售价格。(2)成立谷类稳定公司,力图通过收购多余的粮食来制止价格的下滑。(3)会见市长和州长,督促他们加速公共工程项目建设。(4)设立国家信贷公司、紧急就业委员会,以期通过自愿联合来解决问题。(5)支持通过减税议案,降低个人和私人企业的所得税。(6)成立复兴金融公司,为银行、保险公司、农场抵押公司以及铁路公司提供贷款。(7)建立住宅贷款银行,对有房产抵押的建筑与贷款公司、储备银行和保险公司给予贴现。(8)扩大信贷资金,保证商业实体和个人享用更多的贷款。……

——摘编自[美[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材料二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1935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1933年多了400万,但失业者仍达900万之多。从1933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1934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大萧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高失业率,但是罗斯福新政在这方面却收效甚微,1933年,罗斯福上台时的失业率是24.9%,至1940年失业率仍旧是14.6%(大萧条之前是3%左右),直到1941年美国全面卷入二战以后,失业率才下降到10%以下,并逐步达到大萧条前的水平。再看一下国防支出在战时经济中的巨额比重,1940年不过是17.9%,很快从1941年的46%跃升到1945年的89.5%,整个美国成为一个兵工厂,GDP自然增长了。至于失业率下降的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人们都参军去了,二战结束时美国军队有1200万人。

——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简要分析罗斯福新政在“第一阶段”中存在着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大战是如何促进美国解决这些问题的?

2018-02-21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们工作。只要我们明智而勇敢地对待它,这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任务通过政府直接征募人员可以得到部分完成,就像我们应付战时紧急状态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工程,以促进和改革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要把目前常常是分散、浪费和不公平的救济工程统一起来。

                 ——罗斯福总统第一次就职演说


材料三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
年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城市个体及其它企业
1978年77.6%22.4%
2002年50.5%40.8%8.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新“在何处?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政府首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他在新政的具体实践中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
2017-09-06更新 | 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调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近现代历史的主旋律,在这一进程中,要求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正确战略判断。据此回答:
(1)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新政”广为后世称颂。罗斯福总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推行“新政”的?“新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新政”期间为拉动内需,国家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2)1921年,列宁在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曾以辞职为由,争取大家对新经济政策的支持。是怎样的严峻形势迫使列宁做出如此“过激”的举动?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3)综观两国对经济的调整与完善过程,其手段有何共同之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16-11-18更新 | 8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