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61 题号:610547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世纪后期到17世纪中期的150年间,欧洲人口大约增加了50%,被称作欧洲人口爆炸的时代。1500年左右,西欧超过10万人口的城市仅有4个,还没有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但到1700年前后,西欧城市人口超过10万的已有12个,其中4个城市人口超过20万。     
——马世立主编《世界史纲》(下册)
材料二 英格兰与威尔士城市化进程表

注:城市人口指居住在2000人以上市镇的人口。
——D.B.格里格《人口增长和农业的变化》
材料三1750-1900年按人口计算的工业化水平(%)

材料四 1800—2008年中国城市化比率(%)。

注:规模达一万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资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入口增长的原因及其后果。
(2)依据材料二,英国城市人口的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表中数据,概括中国和英国人均工业化水平发展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4)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密切相关,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夫(指御史大夫桑弘羊)曰:“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铁器兵刃……非众庶所宜事也。往者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

——西汉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

这种管制(国家和君主干预经济生活)几乎毫无例外地必定是无用的或有害的。”国家只起“守夜人”的作用。它的职能是:“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英国亚当·斯密《国富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时实施盐铁官营政策的原因。
(2)材料二中亚当·斯密批评了当时中国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比较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两种经济理念的不同及实施的历史影响。
2016-11-27更新 | 2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延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为14件。—《英国经济史稿》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现,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的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布,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折,而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造到了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地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美国在这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技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展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在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及各地著名的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

——《大循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优越条件有哪些?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英国对待科学态度有什么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科技兴国战略?

(4)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017-09-17更新 | 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要列要求:

材料一“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屋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3页。)

在誉为经济史“经典”的法国著名史家保尔·芒图著作《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中:“本书每一页上都可能有其名字的那些城市,皆归功于大工业。”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就讲到,西方列强在中国“广设埠头,贩运百货,亦欲逞彼黠削之诡谋,隘我商民之生计。“

(曾国藩:《预筹修约事宜疏》)

1894年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的比例是9.7∶1,1920年是3∶1。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

容闳在《西学东渐记》中谈及19世纪50年代末,“其时黄河决口,江苏北境竟成泽国,人民失业,无家可归者,无虑千万,咸来上海就食”。

20世纪30年代广东因丝业衰落,约有20万女工从工厂回到农村去;浙江“城市工人大批的回乡”;江苏无锡“前赴都市工作者,今大都重返田间”;河南汜水,山西灵邱,江苏江都因农民大量返乡,多有“实感农工太多”之叹。

(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

(l)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方国家城市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对比材料一,指出近代城市化的核心驱动力应该是什么?

2017-11-16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