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6 题号:611758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1年,在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老一辈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尔、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等,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陈独秀的新文化运动,是一个革命者为扫清共和政治之思想障碍而发起的启蒙运动,这场以法国启蒙运动为蓝本的新文化运动打上了深刻的革命印记,“思想革命”、“伦理革命”、“文学革命”、“语言革命”等形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激进色彩。同时,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革新青年思想为宗旨的启蒙运动,其所呼唤之“新青年”以及国人的“政治的觉悟”和“伦理的觉悟”,都以巩固共和政治为目标。

——摘编自高力克《一个革命者的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概括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莎士比亚(15641616)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四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明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材料五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竹简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的观点,并分析宋明理学的影响。
(2)材料二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和伦理觉悟三个阶段。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三种“觉悟”的主要实践活动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社会思潮?推动这一社会思潮不断向前发展的有哪三大事件?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5)根据材料五,分析竹简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020-12-10更新 | 7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动重学之率凡三:曰力、曰质、曰速。力同,则质小者速大,质太者速小;质同,则力小者谜小,力大者速大。”

——李善兰《重学》序言

“(西学)学问之种类极繁,要可分为二端。其一,形而上学,即政治学、生计学等是也;其二,形而下学,即化学、天文学、……植物学等是也。吾因近人通行名义,举凡属于形而下学皆谓之格致。”

——梁启超《格致学沿革考略》

(西学)是“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严复《原强》

材料二 “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清朝湖南巡抚王文韶

“晚近更有一种自居名流,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实窃我中国古圣之绪余’之类的说法,‘令人呕秽’。”

——严复《救亡决论》

材料三 “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倘以旧有之礼教为非,则不得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

——陈独秀《答佩剑青年》

“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1)根据材料一,概述近代中国对西学认识的演进历程。
(2)根据材料三,概述陈独秀与梁启超对中西文明态度的差异。
(3)基于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近代中国对西洋文明的认识?
2016-12-13更新 | 12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织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其中主题为“与孔子同行——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以下是本次学习中所整理的图表结构,请根据提示填写、完成①②③④中的具体内容。
板块一:遥望当初的孔子
1想当初孔子如丧家之犬,儒学迂阔难行
板块二:再看历代的孔子
2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
3西汉时期(汉武帝)
4明清之际(李 贽)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5维新变法(②)孔子是变革的先师
6民国初期(袁世凯)尊孔复古
7新文化运动(陈独秀)
板块二:正视当今的孔子
材料一
孔子学院标志

(画面是一只昂首高飞的和平鸽与地球图案组合,这两个图案又构成了一个变体的“汉”字)
材料二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材料三
据新华社报道: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300多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④根据材料一、二、三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正视“当今的孔子”?

2016-11-18更新 | 12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