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6144868
关于人性与道德的论述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材料二   董仲舒从天人相副说出发,提出了“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圣人之性”者与“斗筲之性”者,一为天生的善,一为天生的恶,无可改变,唯“中民之性”者可经教化而为善。

——摘编自张世英《儒家与道德——在基本人权平等前提下宿州差等之爱》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关于人性论和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对人性论的看法与孟子有何差别。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的理论依据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名言。

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
古希腊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孟子“仁则荣,不仁则辱”

材料二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的核心内容。在其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017-08-15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①“仁”与“礼”;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李贽对传统儒学持什么态度?原因是什么?
(4)你是如何看待传统思想文化?
2022-07-04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传统的儒者希望通过仪式与象征,来调整人们对秩序的信任和尊重,而稍后强调内在理性自觉的一流儒者又期待,内在的善良和同情之心能够挽救世人无视秩序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渐渐地,不仅是礼崩乐坏,过去被膜拜和供奉的象征已经不再有令人敬畏的权威,现实生存的需要与日益膨胀的欲望更使人趋向于实用与功利,要靠那几个祖宗的牌位,几个神鬼的名号和一套庄严神秘的仪式来管理人类的行为是不成的,人在那个时代已经发展出来最冷酷和最彻底的实用理性,早已经不再相信那些没有实用意义的良心和道德。仪式和象征,良心和道德,仿佛破旧的稻草人在田边孤零零地嵌立着,没有人真的把它当作人来看,连麻雀的眼珠也不转过去,要守住实际的稻谷,就只有真的使用惩罚的手段。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深一层言之,法的重要性,在保护人之权利。而礼之重要性,则在导达人之情感……中国社会沉浸在此尚礼的风气中,一切讲交情,讲通融,像是缺乏力量。但弱者在其间,却多回旋转身之余地,因此一切可以滑溜前进,轻松转变……因此尚法的社会,在其演进途程中,常不免有革命,尚礼的社会,则将无法革命,而亦不需革命。因此尚法的社会常易有剧变……而尚礼的社会,则无法来一个剧变,而且也不需要剧变……而且在大一统政府之下,剧变也是害多而利少。中国人宁愿软性地尚礼,不肯硬性地尚法,在这方面,不失为一种忧深思远。

材料三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是道家学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民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孔子学说强调的是礼仪、顺从和社会责任,而道家学说则强调个人的种种奇念怪想和顺从大自然的伟大模式。这一模式被解释为“道”,也就是“路”,所以道家学说的信徒现被称为道教徒。顺从道的关键在于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在沉思冥想中回归大自然。理想的臣民有粗大的骨骼、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而理想的统治者则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填饱肚子……无为而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要守住实际的稻谷,就只有真的使用惩罚的手段”是哪一家的观点?材料认为解决当时社会危机的办法及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儒家和法家相比,作者认为哪一家思想更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为什么?

(3)据材料三回答,孔子学说之后,道家学说为什么会成为最有影响的哲学?

2018-04-12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