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二战的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6339324
[历史——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不用怀疑,马奇诺的整个观点是天才的设想。但是它只给我很少的安全感,我认为法国本来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把钱花在机动防御的装备上,比如更多更好的飞机和更多的装甲师,而不是把钱扔进低下……马奇诺防线最危险的方面在心理上它,给人一种错误的安全感,躲在牢不可破的钢铁防线后面的感觉,一旦这种感觉被打破,法国的战斗意志将一起被粉碎。

                                                         --摘编自英国艾伦•布鲁克爵士的日记(19401月)


材料二    它(马其诺防线)的存在是德国决定通过比利时和荷兰进攻的重要原因,阿尔卑斯山区的工事群也很容易地挡住意大利的进攻。另一方面。尽管防线发挥了作用,但法国和其盟友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
                                                            --摘编自魏西京《“马奇诺防线”的背后》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其诺防线建立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其诺防线失败的原因,并对马其诺防线予以评价。(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曩.

材料   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希特勒为了挽回颓势,调集东线的精锐部队,于19437月在苏德战场上发动了第三次夏季攻势,在库尔斯克100多公里长的狭窄地段,以90万兵力,配备了近2700辆坦克,上万门火炮和2000多架飞机,实行重点进攻,企图再次夺田战场主动权。由于1943年夏季苏军在兵员和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上已占优势,事前又获悉了德羊的意图和可能进攻的具体时间,所以不像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那样被迫应战,而是先放行动,调集了133万兵力,3400多辆坦克,近2万门火炮和2100多架飞机,还在后方集中了大量预备队待命。

战役从75日开始到823日结束。712日在普罗霍罗夫卡发生了二战中最大的坦克战,双方投入了约1200辆坦克。德军损失惨重,战役由此转折.苏军经过50天浴血奋战,歼灭德军约12万,坦克师和机械化师约1/3。从此,苏军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并展开全线反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库尔斯克会战苏军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库尔斯克会战苏军胜利的影响。
2021-08-10更新 | 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材料二   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的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对国人报告说,他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中希特勒采取了哪些行动?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指出这些行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
2016-11-27更新 | 18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3年1月,罗斯福接受了丘吉尔竭力兜售的计划:进攻“欧洲柔软的下腹部”,即攻占西西里岛,确保地中海航行安全;决定成立联合计划参谋部,拟制在法国北部登陆计划。5月,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达成妥协,同意1944年5月l日开始实施法国北部登陆战役,代号“霸王”;同时扩大在西西里岛登陆作战规模,以尽快迫使意大利投降。
1943年底的德黑兰会议,罗斯福同意按时实施“霸王”战役,这既是战时迅速打败德国的需要,也是战后控制西欧的需要。在罗斯福调解下,丘吉尔最后同意按时开辟第二战场。会议确定:“‘霸王战役’应于1944年5月发动,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苏联军队将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发动攻势,以便阻止德国军队从东战场调到西战场。”
1944年6月6日凌晨,盟军开始在诺曼底登法,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军队已登陆l00万人。8月15日,美、英、法军在法国南部夏纳至土伦一带顺利登陆。经过3年酝酿和努力,开辟第二战场终于成为现实。
第二战场的开辟,不仅形成了从东、西、南三面围歼纳粹德国的有利战略态势,对加快纳粹德国的灭亡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对苏军在欧洲战争结束后移师远东参加对日作战、加快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以上材料均据周小宁《化解大国分歧,西线合作推动转折》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盟国联合对德作战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并做简要评价.
2017-02-24更新 | 2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