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8 题号:6374099

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后,回答问题:

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如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吏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

——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

(3)假如你生活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假如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省担任最高长官,你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4)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

(5)下图机构的设置有何作用?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时代特征?其演进过程体现出什么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内阁具有票拟、草拟诏整流、平章政务、论思和备顾问的职能,虽然没有决策权,但是仍然对皇权形成了制约,尤其是在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的10年里,内阁制度发展到了顶峰,中外奏章无不经由内阁票拟,特别是在皇帝息政的时候,票拟更是百官与皇帝沟通的唯一渠道,内阁把辅政职责和秘书性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协助六部诸司等机构维持国家行体制的正常运行。

——《浅谈内阁制度在明代政治中的特点及地位》

材料二 从专制制度下君权的绝对性出发,也必然要求一种“君为臣纲”的君臣关系,必然要求官僚组织具有高度的依附性、从属性和灵活性,一切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以君主的是非为是非…作为百官之长,宰相是官僚集团和士大夫的领袖,处于官僚组织的顶端,是皇帝之下权力最大、地位最尊的职务,又加上位居皇帝的“卧榻之侧”,比较接近皇权,地位十分特殊。在君臣关系本就十分微妙的情况下,宰相的这种特殊地位和身份更容易遭到皇帝的猜忌,引起和君权的冲突摩擦。

——摘编自张星久《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君权与相权冲突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内阁制度在明代政治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冲突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一,说明这种冲突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体制所产生的影响。
2020-12-25更新 | 1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凤凰网》
回答:
(1)材料一对中国的君主制度持什么观点?依据材料说明支持其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2016-12-12更新 | 9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秦人统一】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问题:
(1)用史实说明秦人统一对“中国民族”形成的作用?
(2)概述“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的主要内容。
(3)你是否同意作者关于“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的观点?说明理由。
2019-11-06更新 | 2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