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 走向联合的欧洲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642296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50多年,国际形势动荡复杂,国际关系格局几经变化。

回答:

(1)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讲到: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等五极。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表现出怎样的趋向?并简要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许多学者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即世界上存在美国唯一一个超级大国与俄、英、法、德、中、日等多个强国的局面。旧的国际格局已经结束,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概括材料中中国学者的观点,并指出这一国际关系特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动力,推动美国在1947年后开始构筑以支持西欧的复兴与联合,进而促使其与美国紧密合作为要点的大西洋联盟。杜鲁门表示:“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经过反复磋商,美国与西欧开始就筹建更大规模的军事集团问题进行谈判。……1955年5月5日,美国通过“伦敦——巴黎协定”将联邦德国拉入北约,最终建成了以美国为主导、以联邦德国军队为骨干、囊括了西欧主要国家的大西洋联盟。

材料二   

1957年西欧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1966年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将北约理事会和驻法美军先后赶出了法国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1969年勃兰特担任联邦德国副总理兼外长后,提出了适应本国经济实力的“新东方政策”,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1971年在美国宣布停止用美元兑换黄金后,西欧各国更公开要求取消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
1974年除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8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首脑共同签署了《大西洋关系宣言》,强调美欧要在“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之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

——以上材料均摘自颜声毅主编《当代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主导的大西洋联盟建成的几个关键性步骤,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简述二战后20年间美国和西欧关系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中的原因。
2019-08-12更新 | 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这在地图上是可以看到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在当前,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戴高乐

材料二   2013年10月以来,发生了涉及欧洲多个国家领导人的“监听门”事件,虽然欧洲国家对美国的监听行为表示不满,并要求美国作出解释、停止监听,但也仅此而已。从欧洲政要的言论来看,欧洲国家并没有打算对美采取报复措施,也无意令事态升级。从美方来看,美政府虽未进行公开、认真的道歉,但也尽力采取措施息事宁人,不断好言好语地安抚愤怒中的欧洲盟友。……“监听门”虽令美欧关系雪上加霜,引发欧洲媒体和民众的不满,但只能算是美欧关系中的“战术问题”,并未动摇美欧战略合作的根基,也不大可能影响双方在叙利亚、伊朗核问题、反恐等问题上的合作

——《法治周末》贾春阳


(1)根据材料一,概述戴高乐“欧洲观”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三中关于“监听门”事件对美欧关系影响的观点并说明其依据。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欧关系演变的基本特征及原因。
2019-02-02更新 | 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当代美欧关系是全球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次大战后,美国……以“大救星”的面貌拯救了欧洲。这时欧洲也的的确确需要美国。美国和苏联迅速陷入冷战……尚未从二战期间的“恐德症”中恢复过来的西欧又患上了“恐苏症”。谁能保护虚弱不堪的西欧?这个使命“历史地”落到了山姆大叔的肩上。应该说,这时的西欧急需美国为它“壮胆”。

——苏惠民《解剖美欧关系》

材料二   尼克松政府在1973年提出“欧洲年”倡议,希望通过与欧共体国家对话,一揽子解决存在于两者间的经济、军事与外交问题。其本意是利用美国在军事领域的优势,迫使欧洲在经济领域让步,给予美国驻军开支补偿。但是事与愿违,欧共体各国不仅对“欧洲年”倡议反应冷淡……“欧洲年”倡议最终无果而终。

——王雯菲《“欧洲年”倡议的无果而终》

材料三   克林顿认为……欧洲联盟、西欧联盟和欧安会等欧洲常设机构首先应该在安全合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美国不仅支持一个“强大的欧洲”,而且赞同它在今后“更强大”。与此同时,美欧也要让北约符合时代所提出的要求,使其在解决欧洲内部的危机、扩大西方与东欧、前苏联国家的安全合作亦即“和平伙伴关系”上发挥更灵活有效的作用。

——高平《克林顿的诺曼底“登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欧洲需要美国“拯救”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试图在美欧关系中扮演的角色。结合所学,分析导致“欧洲年”倡议流产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克林顿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二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特征。
2020-06-15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