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军机处和密折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8 题号:64603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我这里只举两个例子。

法国共有十三个最高法院,它们绝大部分有权解释法律,而且不准上诉。另外,一些称为“国中国”(paysd’Btat)的省份,在负责代表国家的最高当局制定税法时,有权拒绝同最高当局合作。

而在美国,正像只有一个立法机构可以立法一样,只有一个法院可以解释法律。因此,在这两个主要点上,美国比旧法兰西王国还要集全……

——1835年【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

材料二(1791年乾隆谕旨)国初(建立)以来,设立(世袭的清朝贵族)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议政)王大臣承充办理(军国大事)。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应皇帝)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内阁)大学士(各部)尚书,向(来)例俱兼议政(王大臣)虚街,(非军机大臣则)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朕向来办事,祗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衡,著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

——《清高宗实录》卷一三八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旧法兰西王国相比,美国政治制度所具有的特点及对美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91年乾隆谕旨所体现的清朝前期中央政治机构的制度性变化,概括指出当时中美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蔡邕《独断》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 然拟旨犹军机大臣之事。”

──赵翼《檐曝杂记》卷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制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这一机构设置的背景及影响。
2021-11-07更新 | 1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3)请用明清时期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唐朝到明清时期政治制度变化的特点。
2020-06-30更新 | 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肤必躬自断之。”

——《东华录》(清)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人们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权利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英)

材料三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3.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4.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1689年)(英)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的不同之处。
(2)结合时代背景比较这一历史时期中、英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
(3)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体制给两国历史发展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2016-11-27更新 | 3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