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661803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

材料三   1958年底,全国七十四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二万六千个人民公社,全国农户的99%以上参加了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模表彰制度彰显的是对英雄奉献精神和劳动者“劳动价值”的肯定。中国英模现象早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艰巨任务,党和政府逐步把英模评选工作制度化和常规化。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评选产生了464名劳动模范和350名战斗英雄。1956年又召开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各地区、各行业都积极进行劳模评选表彰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4703人。重工业、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煤矿等行业劳模所占比例较高,女性劳模数量约占总数的10%。东北林区伐木工人马永顺、全国最先完成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鞍钢工人王崇伦、西北国棉一厂细纱挡车女工赵梦桃都是那个时代劳模群体的杰出代表。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钻研创新的劳模精神激励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

——摘编自张明师《1949-1978:共和国英模人物群体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英模表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英模表彰的历史意义。
2019-05-29更新 | 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五”计划)农业的投资是非常有节制的。不到总投资的8%,—半以上的投资投入工业。其中90%拨给诸如冶金、机械制造、电力、煤、石油和化工等生产资料的部门,拨款用来扩大农机和化肥生产的此小部分工业投资(3%),证明五年计划中被排在靠后的地位。

—摘自《剑桥中国史》

材料二“二五”计划期间1957~1960年国民经济统计表

部门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
1960年21.8%26.1%52.1%

材料三1964年制定的《初步设想》确定的“三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农轻重的顺序进行安排的。材料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农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公粮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一五”计划与前苏联的“一五”计划在内容上的相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国民经济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对此,材料三中“三五”计划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3)材料四中凤阳农民的契约反映了什么?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何影响?

2018-08-17更新 | 11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伟大的十年》。


材料二   全国私营企业发展情况(1992年到1997年)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和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何重大变化?结合新中国的经济政治分析造成这些重大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正确对待私营企业主和私营企业有何重大意义?
2019-05-17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