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6852717

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政权模式都会在一个较长时期保持一种稳定性,但是主持或操作国家政权的政治主体则易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严重影响国家政治走向,甚至决定国家命运。

(1)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德国为例,说明国家主持或操作政权的政治主体如何影响了国家政治的走向?形成两国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反法西斯国家为了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指出联盟形成后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和政府首脑举行的重要国际会议。并评价反法西斯同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1914年以前,欧洲脱离了它原先运行的轨道,阴谋论开始流行,尤其是断言德国人谋划了战争。威廉二世这位不幸的德国君主,被协约国描绘为魔鬼,其触角伸开要捕获小国家。而德国人相信:他们嫉妒的邻居们阴谋包围并摧毁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唯一的罪责是经济上获得成功在保卫国家方面,人们越来越有更大的利害关系这是民主化和财富增加的必然结果。尽管结果往往是不完美和不平等的,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有意愿保卫自己参加其中的政治团体。1914年证明,当他们想到自己的国家正遭到攻击时,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的群众和阶层都非常激进爱国,当战争真的到来后,普遍出现的是愉悦而不是沮丧。

——摘自罗兰.斯特龙伯格《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 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各国,和平主义成为一种社会潮流。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加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莫的和平运动发展成为更为普遍的反战、厌战甚至恐战的社会潮流,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并且与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交织在一起,1933年1月,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2月,英国的和平主义者举行了“本议院决不为它的国王和国家而战”的模拟辩论会,表示出对英国再次进入战争的担忧和恐惧,这场辩论会通过了“决不为国王和国家而战”的决议,与此同时,美国的学生会也对21000人进行了民意测验,结果表明,其中有8000名和平主义者,另有1OOO人表示只有他们的国家遭到入侵时才会战斗,1933年3月,英国召开全国反战大会,1500多人参加,20多位英国作家拥护这个大会。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慕尼黑协定》签字后返回英国时受到民众盛大而热情的欢迎。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也感到宽慰,认为和平已经保住,这种说法的根据之一就是在民众中有57%的被调瓷者赞同《慕尼黑协定》.

——摘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爆发前欧洲主要国家民众的情绪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情绪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30年代,欧美国家民众和平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美国家民众和平运动的历史影响。
2020-07-29更新 | 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最早的法西斯组织是1919年大川周明成立的犹存社。但日本法西斯形成过程,民间法西斯始终未占主导,更多是由军部推行。日本军部包括政府中的陆军省、海军省,陆军最高指挥部参谋本部、海军最高指挥部军令部等,它们是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的系列组织,直接对天皇负责的机构。1931年3月,日本军部组织“樱会”与大川周明策划的武装政变标志着日本军部的政治化和法西斯化的开始。半年后,军部法西斯分子直接策划了“九一八事变”,企图迫使内阁接受战争和法西斯政策,但遭失败。于是1932年军部制造了“5.15事件”刺死首相犬养毅,从而实现了军部的政治化和法西斯化。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军部进一步确立了对内阁的支配地位。随着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全面侵华,日本法西斯体制进一步加速。1940年7月第二届近卫内阁成立,日本法西斯体制全面确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法西斯形成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法西斯体制形成的背景。
2019-05-15更新 | 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甲午战争后,日本为报以俄国为首的“三国干涉还辽”之仇,曾于1905年发动日俄战争,苏联对此心怀怨恨。1931年日本对华侵略扩张,不仅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将威胁到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1936年12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矛头直指苏联。1937年5月张伯伦在英国上台后,全面推行以妥协退让,嫁祸于人为特征的绥靖政策,其他欧美国家亦步亦趋,纵虎为患。因此,苏联不可能指望得到他们的任何帮助。华北事变给中国带来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要求苏联参战的愿望曰益迫切,甚至把苏联参战与否看作是中国抗战胜败的一个关键因素。1937年8月21日,苏联与中国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以条约形式确定援华制日政策。苏联援华条件是,国民党必须停止内战和任何敌视中共的行动。至1939年,苏联提供援华贷款总额达2.5亿美元,苏联的武器和军备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同时苏联还向中国派出大批军事专家和飞行员,当时受过苏联顾问教官训练的中国军人达9万以上。1937—1941年,先后有2000余名苏联空地勤人员在中国工作过,其中有700名飞行员在中国轮流作战。

——摘编自赵士国《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解读》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苏联制定援华制日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援华制日政策的影响。
2019-04-19更新 | 1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