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国共政权的对峙 > 红军长征 > 长征的经过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8 题号:688808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会上,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等人作了重要发言。他们尖锐地批判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多数人同意张闻天、毛泽东等人的意见。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①》

材料二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为了在争取和平的斗争中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真面目,以利于团结和教育人民,派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会见了各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各界民主人士以及宋庆龄、冯玉祥等人,向他们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中共代表同国民政府代表进行了43天的谈判,签署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①》

材料三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在北京召开。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摘编自《普通商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重要会议”的名称及其历史地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所作努力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征开始后,国民党动用《中央日报》等一切宣传机器,几乎天天登载“围剿”红军的消息。红军四波赤水转战川黔滇边时,该报从1月到3月陆续有报道,如称“黔北之匪,自被击溃后,成股逃窜者不足万人,余均小部”“匪子弹用尽,患病亦多,实无战斗力量与勇气”“沿途伤病饿疲倒毙之匪,遍地皆是”。

在国统区,还有一大批民营报刊,也对红军长征情况有所反映。如红军强渡乌江,《国民公报》发表《朱毛残部只剩两三万人,由鸟江强渡北窜》,称“朱毛残部,由瓮安乌江上游强波,向湄潭遵义北窜,一部仍由石阡余(庆)强渡北窜,据俘获汇称,沿途伤亡颇众,逃亡尤多,现剩二三万人”。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材料二 1936年2月,董健吾受宋庆龄的派遣,到达陕北瓦窑堡。他聆听了博古、林伯渠、王稼祥等人有关红军长征的战略决策和重要意义,以及长征见闻和事迹的介绍,还得到不少珍贵的资料。后来他编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一文,在国统区报纸上发表。该文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写起,介绍了红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的决策过程,叙述了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经历的主要战斗、事件以及行军路线。随文还附有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以及“毛泽东像”和“红军在江西所发建设公债券”图片。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材料三 《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以充满激情的文笔描述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事迹。例如,7月初在从卓克基翻阅雪山向毛儿盖进军途中,红一军团第2师第6团迷失方向,.断粮四日,冻饿而死者达三分之一。后来红军主力得到第6团救援电报,派运输队星夜赴援。这些僵卧在冰雪中的红军,闻救星到,都跳跃起来。他们得到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兴奋,寒冷不怕了,爬山也有劲了。

——摘编自刘统《新发现的一篇介绍长征的珍贵文献---<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对于红军长征的报道与材料一中的报道有何不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关于红军长征不同报道的史料价值。
2021-06-02更新 | 1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 遵义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围。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周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手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着重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7-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三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党在探索民族独立与伟大复兴道路中的历史启示。
2021-07-27更新 | 1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019年,共和国将迎来70周年华诞。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由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材料二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毛泽东1947年12月《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材料三   (地图)

材料四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已使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宣告结束。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并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

——选自“共同纲领”序言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的主观原因分别是什么?中共召开了哪两次重要会议实现了材料中“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2)材料二中的“伟大事变“指什么?如何理解这个“事变”的“伟大性”?
(3)材料三是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军事行动?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4)材料四“新社会新国家”是什么性质?“新国家”开创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019-02-03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