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698372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政治制度多有创新,而且体系完备、影响深远。

材料一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

——(唐)杜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的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历史进步性。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唐太宗


(2)基于材料二的认识,唐太宗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优越性。

材料三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作用。

材料四(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4)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哪些新举措?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材料三: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四: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作者言论担心的是雅典民主的什么缺陷?举例说明这种担心是否有道理?
(3)材料三、四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积极影响体现在哪里?
2017-11-15更新 | 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与唐中枢机构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秦与唐中枢机构的异同。
2022-08-30更新 | 1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二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不同看法。丞相制度被废除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2019-10-23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