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明清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0 题号:699408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立于康熙时期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这个位于珠江边上的中外交易场所,洋船聚集,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是清政府闭关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十三行年上缴税银超过百万,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皇室的经费开支,通过粤海关输送宫中。十三行商人从垄断外贸特权中崛起,经济实力的显赫。自1788年到1820年,广东行商向政府捐献,平均每年超过10万两白银,换来许多官衔和职务。清朝皇帝素以西学和洋货为奇,十三行因其特殊的商贸地位,成为宫廷所需各类人才的中转站和奇异洋货的供应地。

—摘编自《盛极一时的天子南库:清朝天子眼中的广州十三行》

材料二   东印度公司拥有全球性的治外法权和刑事豁免权;它不仅纳税,还向地球上三分之一的人口收税;它不仅频繁与世界各国政府合作,而且在这些政府不听话的时候,更频繁颠覆它们;它不仅多次遭到世界各国武装力量的攻击,而且更多次自费组建武装力量攻击世界各国……当这家公司的董事会作出决议的时候,从白金汉宫到紫禁城,地球上每一位帝王都要侧耳倾听。如果没有这家公司,英语绝无可能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语言。放眼全球,这家公司不怕任何帝王将相,只怕广州十三行。

——罗三洋:《海上丝绸之路的绝唱——广州十三行》

材料三   贝尔公司(AT&T)全资拥有或控股23家电话公司、西方电力公司、和贝尔实验室。1974年,公司资产总额为670亿美元,到1980年则刚超过1250亿。美国82%的电话业务和90%的长途业务都是贝尔系统经营的。而西方电力公司是专门为贝尔公司提供电话设备的附属企业,因而排斥其他供应商向市场提供电话设备。因此,美国司法部要求AT&T放弃西方电力公司,将后者分为多个公司。还要剥夺AT&T对贝尔实验室的股权,并要求AT&T公司放松对部分贝尔系统子公司或长途业务经营的控制。最终在1982年,美国政府与AT&T公司达成解决协议:AT&T放弃了地方性的经营电话的公司,而司法部则撤诉。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比较清朝广州十三行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同时期中西方社会历史特征分析为什么东印度公司“不怕任何帝王将相,只怕广州十三行”?

(3)材料三所述案件体现了战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怎样的新变化?这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为了提高盐业的收入,对盐业实行买扑。买扑,即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招商承包。包商(买扑人)缴保证金于官,取得征税之权。此后,由承包商自行申报税额,以出价最高者取得包税权。宋代的盐业买扑至少在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就已经开始了,而大规模的盐业买扑是宋神宗熙宁变法以后。买扑盐业在宋代的川陕路、两浙路和江南西路存在。其中川陕路为井盐,该地区的盐业买扑囊括了产、运、销三个环节,同时持续时间最长,贯穿了宋代。两浙路和江西南路为海盐,其盐业买扑仅存在于神宗熙丰年间,且只涉及销售。

——摘编自杨永兵《宋代的买扑盐业》

材料二

时间盐业政策内容
明洪武年间至明弘治年间开中制商人向边境地区运粮,以获得政府颁发的盐引(食盐贩卖凭证)
明弘治年间至明万历年间开中折色制商人向朝廷运银,以获得盐引
明万历末年至清中叶纲盐制政府根据每年食盐产区的产量和销区的销量,确定所发之引数,订为“纲册”。然后,招商认引,额满而止

——摘编自朱宗庙《明清时期盐业政策的演变与扬州盐商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盐业买扑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盐业政策的调整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2024-05-26更新 | 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1654—1722)时“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联袂”。这些商人从江南地区收买棉布、丝绸、食盐、粮食、竹木、茶叶、颜料、棉花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等,贩往各地,加强了全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他们一般自称某省某府人,讲着家乡的方言……这些人背井离乡,常年奔波于道途之中,需要成群结队,以相互照应;尤其是因为商业的竞争,而必须形成团队的力量,所以一般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又以同乡关系为背景,结成团体,俗称“客帮”。这种客帮商人在全国范围内长途贩运货物,形成了各自的商业网络。为保护和扩大自己的商业利益,他们在经商的城镇建立会馆,他们还与当地官场、民间密切往来,以取得当地政治、社会力量的支持。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贸易规模和市场的扩大打破了西欧中古社会自给自足、封闭的自然经济。贸易的发展最重要的结果是造就了一支新的社会力量——商人阶层,并逐渐在西欧社会发挥着主导作用。为提高商业效率和收益,商人在贸易实践中还创造了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如合伙制、特权和特许公司,股份公司等。……15至18世纪是商业居主导地位的时代,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不仅对商人至关重要,它尤其与民族国家的繁荣联系起来。……贸易发展的结果是商人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阶级的兴起,依靠经济实力,商人阶级逐渐成为一支最具影响力的新兴政治力量,开始参与甚至主导国家政治生活。……商人还热心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通过资助公益事业表达他们对社会的关爱,借此赢得良好的声誉,进而提高其社会地位。

——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中国“客帮”与西欧“商人阶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在社会转型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
2017-10-10更新 | 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商兴起原因之一即“聚人和”。在用人方面,以家乡子弟为主,众多的商业会馆出现即是重要体现。商业会馆中采取联合联营、地缘聚合和业缘聚和等方式,体现了群体合作。从众多晋商经营活动中我们看到, 讲诚信、重道义,对自己的合作伙伴诚意相待,对商业对象不欺诈,与同宗族商业伙伴既能同甘,也能共苦。他们认为,真正的商人从来不取无义之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哪怕生意做不成也不能做有损“义”的事情。 纵观明清多数成功的晋商,其都秉持了勤俭持家和求知务实的精神。晋商在行商及日常生活中往往以“士”为标尺,践行儒家的道德理念,进而跻身“士”阶层以光大门楣。

——摘编自薛勇民《明清时期儒家伦理视域下的商业伦理初探》

材料二   16世纪马丁路德的改革给人们带来一个新的概念“天职”,其意指上帝所希望个人完成在现世里 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加尔文教派进一步认为要增加上帝的荣耀,以乞求上帝的恩宠唯一的办法就是经受职业的考验。劳动是上帝的旨意,而财富是上帝恩宠状态的标志。教徒们通过辛勤劳动、节俭和摒弃享乐而增加财富,把获得财富看作个人能力的证明。对牟利的约束被消除了,财富既能增加上帝的荣耀,也能完全实现自我。加尔文教徒们遵循着严谨的职业道德,十分关注现世的生活,不断转化为经济冲动,取得事业成功。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晋商商业伦理的内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新教伦理与明清晋商商业伦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在近代早期西方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020-05-09更新 | 3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