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7070356

儒家思想历经发展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为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寡妇“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的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与李贽对卓文君追求爱情这一行为的评价,说明出现不同评价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宋一代,随着宋王朝政权的建立和逐步稳定,理论的需要也愈来愈迫切。这样客观上要求宋统治者要有宽容的态度,以便促进理论的发展和兴盛。同时,儒、道、佛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自身的形态不断改变,相互之间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宽容。宋明理学家正是在这种历史的要求下,试图援佛道入儒,以儒学为基础,将其融为一体,重新构建新的儒学体系,重振儒学之辉煌。

——摘编自李道湘《现代新儒学与宋明理学》

材料二 明代初期理学是“理学”转向“心学”的过渡阶段的理学,在整个宋明理学史上占据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明初的理学家们虽都学宗程朱,但都不是一味尊奉,一些学者通过体认,发其新义,从而表达了对程朱理学个别观点的不同看法。南宋末期,社会上出现一种“和会朱陆”的思潮,即陆学的本心论与朱学为学致知的笃实下学的功夫的融合,这股思潮在进入明代以前一直持续着,并深刻影响明初理学的发展。……明代初期,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逐渐失去发展的动力,而只有通过心性体验才能对其有所创新和发展,所以,理学家们在心性问题上的讨论日趋活跃。此外,明初几乎所有的理学家们都相当注重道德修养,强调在“心”上下功夫,各自提出了不同的修养方法或功夫论。

——摘编自张峻歌《明初理学思想特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在宋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初理学的思想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宋明理学发展的认识。
2019-10-17更新 | 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四   如图是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纪念牌坊——于氏坊。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灾祸。”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为纪念于氏而立。



(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演变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的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为打开“新风气”借鉴的理论。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四反映的现象?
2019-12-01更新 | 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古代理学的发展演变可以诠释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的阶级和民族斗争特别尖锐,一些儒家学者想从儒家经典中去寻找新的答案和新的思想武器,以挽救社会危机。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释、道两教获得了大发展,在意识形态上大有取代儒学之势,并对儒学产生了渗透。宋代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对书籍的传播和文化的普及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广大平民子弟加入到读书人的队伍中去。从北宋中期起,经义考试逐渐在科举中取得了重要地位。当时的经义考试,既可承袭旧说,又可自为立说,这对以理解经义内涵为主的新儒学的产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为什么说朱熹让中国回到了孔孟之道,他的《家礼》就是使儒学民间化的载体。《家礼》是朱熹之后中国人礼节有章可依的来源所在。朱熹大大简化了“礼”,并且重新整理了“礼”的环节,使“礼”得以下沉。这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祠堂”制度。朱熹规制了祠堂的建构,使祠堂进入了老百姓的生活之中。佛教有寺庙,道教有道观,朱熹使儒家也有了“圣地”,人们在祖先的注视下行使家族之事,巩固了宗族的凝聚力。

——王林、余浩男《央视纪录片<朱熹>聚焦“当下意义”》

材料三   朱熹的思想支配中国的思想界达六七百年之久,而影响朝鲜、日本思想界亦数百载。南宋后期庆历党禁解除之后,朱熹的地位即不断上升。宁宗嘉定二年赐谥文公。理宗宝庆三年追封信国公。淳祐元年从祀孔庙。由此可见,朱熹思想在当时的思想界已取得了实际的统治地位。元代因许衡等人的努力,科举考试皆自朱熹所定四书内出题,而诠释亦以《四书章句集注》为准。此后数百年的文官考试皆不出朱学的范围。

——张国刚、杨树森《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列举宋代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复兴儒学的具体举措,并概括其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朱熹理学在南宋以后的地位及具体表现,并概括其影响。
2021-01-27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