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明末清初思想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707153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启蒙思想

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观点

法国18世纪进步思想家的观点

黄宗羲认为“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的主张。

伏尔泰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卢梭认为“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

请回答:

(A)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法国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性?两国的思想在实质上有何不同?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李约瑟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曾在多种场合说过,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探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中国在15世纪前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然而,欧洲在16世纪以后诞生出了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的近现代科学,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科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五十讲》

(B)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为李约瑟博士分析中国在16世纪以后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二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1)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2)结合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据材料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2022-03-16更新 | 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蔡元培先生称黄宗羲为“东方的卢梭”,其思想充满浓厚的民本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孟子、黄宗羲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来分别概括孟子、黄宗羲民本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或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从黄宗羲所处的时代分析其思想没有“突破”的原因。

2018-11-22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教育反映出时代的社会需要。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西汉的建立,结束了秦朝的残暴统治和思想禁锢的时代,“诸儒始得修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文礼……于是‘喟然叹兴于学’,文化教育开始从沉闷肃杀的氛围中走出来……在文化教育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还兴办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学。……(太学)其教授选择德高博学的经师大儒担任,称博士;……太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儒家的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之外,《论语》《孝经》人人必修……地方官学按行政区划设立,在郡国称为学,县称为校……”

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缺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缺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长沙文史网《西汉儒家教育与官学模式的确立》

材料三:黄宗羲提出了国家的人才必须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校要肩负起为国育才的重任。他设想的学校体系有国家的最高学府——太学、地方的郡县学、乡村的小学,还有私立的学院。受教育的对象既有王公贵族的子女,还有黎民百姓的子女。黄宗羲认为学校还应是政府监督机构,他意图赋予学校议政的功用,使学校成为监察机关。他的理想中的学校是国人的代表机构,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与以天子为代表的政府进行对话的检察机构。这种对话不是一种对立,而是通过议政来起到限制君权的作用,从而实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摘自高维英《论黄宗羲的民主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且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对于“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黄宗羲设想的学校有何特点。
2019-12-24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