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711377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教版《历史》必修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指所学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那些。

(3)概括材料三关于儒家思想地位的观点。简单概括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   父止(只是)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固定的地位),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三   知(感觉、知觉)是心之体(根本、主要方面),心自(自然)然(认为……是对的)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实现"仁"。
(2)分别概括材料二、三关于人的道德修养方面的主张,指出其理论依据。
2019-01-05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文化传统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有积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主题二: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迈进马丁·路德提出在信仰上“惟独圣经”,破除教皇、修士等阶层的特权;他提出“惟独信心”,告诉人们个人灵魂的救赎不靠教会的活动来实现;他的诸多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圣经》的德译本,这无疑会使任何识字的德国人都有可能亲自学习《圣经》,这项工作在宗教改革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德国语言史和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新教徒对教育和白话的重视也助长了地方语言的广泛使用。以语言作为根本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现代民族主义国家也应运而生。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根源。
(2)结合材料及所学内容,归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3)路德被称为“异端”,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其异端思想的矛头指向及原因。
2022-04-05更新 | 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的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在上位者,这种人是很少有的;不喜欢触犯上位者,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来没有出现。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的根本吧!”

材料二  把别人的国看成自己的国一样,把别人的家看成自己的家一样,把别人的身体看成自己的身体一样。所以诸侯相爱就不会发动战事,大夫相爱就不会互相掠夺,人与人相爱就不会互相杀害,君臣相爱就会君惠臣忠,父子相爱就会父慈子孝,兄弟相爱就会和睦共处。

材料三  国家要小,人民要少,让人民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让人民为保存生命而不远迁他方。虽然有船和车,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必要去陈列,让人民恢复到结绳记事的状况。让他们感到吃得香甜,穿得美丽,住得安适,对生活习俗感到满意,邻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鸣犬吠的声音互相听得着,但是人民从生到死都不往来。

材料四  事物的情况不同则对付的办法也随之改变,上古时代人民在道德上互比高低,中古时代人民在智谋上互竞长短,当今之世人民在力量上互较大小,互相争胜。


请完成:
(1)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表:
材料 学派 提出该主张的人物
   
   
   
   

(2)假设你是君主,在乱世中,你会采用哪种思想治国 理由是什么 ?
(3)假设你是平民百姓 ,在乱世中你会接受哪种思想理由是什么 ?
2018-10-03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