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礼乐制度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7141173
《礼记》记载: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这表明当时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实行礼乐制度
C.权力高度集中
D.体现了民主色彩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多作为祭祀品使用,不仅体积较大,而且制作精良,但到了战国时期,青铜器逐渐变小,并且工艺较差,其主要原因是
A.制作工艺战乱失传
B.战国进入铁器时代
C.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D.审美观念发生转变
2019-10-08更新 | 6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
A.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B.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C.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D.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
2017-05-17更新 | 24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儒家古代爵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之说。关于此五等名号之起源,傅斯年先生说“公侯伯子男,皆一家之内所称名号,初义并非官爵”。这说明古代中国
A.政治等级固化影响社会阶层流动B.宗法制始终是核心政治制度
C.政治伦理逐渐与家族伦理相结合D.利用爵位制度强化专制统治
2020-05-21更新 | 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