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1 题号:73182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表是不同时期“世界时间大挪移”的概况。

公元前202—220年中国西安、洛阳
罗马
6世纪以后中国
13世纪以后逐渐向西方转移
18世纪世界时间的钟摆彻底离开了中国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阐述“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知识点】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山脉,东和东南面是浩森的海洋,北和西北面是广漠沙丘和草原,它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加之后来人工修筑的万里长城,有效地形成了保护中国古文明的屏障,也为自己营造.了发展空间和时间。

材料二   农业是中国的社基础,凡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就有家族的迁入,就有人口繁衍,就有文明的滋生和发展。中国农业文明形成了两显著特点:一是庞大的人口,二是以家族为核心的体系。……保留有聚居的家族和多家族聚居的村镇,本身就是文明承载和发展的体系,这是中国文明连续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考古证实,从商朝就形成的书面文字具有特殊意义,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尽管所持方言不同,却能认知同一文字的共同意蕴,这是最早的信息交流平台,是中国文明保持统一和连续性的重要支柱。……共同以大儒学共融的理论……如影随形地左右着中国文明覆盖区域人(包括朝鲜日本)的思想和行动,是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精神和理论基础。考选用人制度是保证中国文明连续的组织基础……。两千年多年来,从综合考试发展到从隋朝开始有固定文本和儒学为宗的科举制,不仅保证了治国安邦人才的先进性,而且保证了专一的理论体系,中国文明得到了政治和思想上高度统一。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哪几类因素将中国文明与其它文明隔绝?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至少答出四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文化、科技方面举例说明传承下来的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化。
2022-05-17更新 | 125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近代中国重要历史名词

五口通商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

实业救国

维新变法

清帝退位

新文化述动

五四达动

中共一大

国民大革命

-八事变

开国大典任

选上表中的2个历史名词,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列出所选历史名词;阐述所选历史名词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2017-04-15更新 | 261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比较现代化学者布莱克C.E.Black)指出:在人类历史中,有三次伟大的革命性转变。

第一次革命性转变发生在100万年前……出现了人类;第二次革命性转变是人类从原始状态进入文明社会;而第三次革命性转变则是……从农业文明或游牧文明逐渐过渡到工业文明。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的第一、二次大转变是在各个地域或各个民族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状态下个别实现的。而第三次大转变的情形恰恰相反。由于知识爆炸、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所提供的客观要素,现代化不能不具有世界性的弥散和扩张性质。它在地球的某一区域首先突破,然后伴随着血与火强行扩散到世界的每一角落。……现代化并非一个简单的向欧美国家的认同过程,其间必然蕴含着每个国家在各自的历史文化视野中对现代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和模式选择。现代化也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或工艺技术的进步,它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文明结构的重新塑造,是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层面在内的全方位转型。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

关于第三次转变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1-06更新 | 1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