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4 题号:7418172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官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有关“游士社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
B.出现繁荣的夜市和草市
C.徽汉合流逐渐形成京剧
D.形成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中指出:士最初是最低级贵族,地位在大夫和庶人之间。春秋战国时上层贵族下降,下层庶民上升,士阶层是上下流动的汇合场所,人数随之大增。这一阶层扩大,使得士不再是有职之人,从固定的封建关系中游离出来,进入一种“士无定主”的状态。士阶层的扩大
A.推动了国家统一的步伐B.导致了诸侯国制定重农抑商政策
C.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D.奠定了社会思想活跃的社会基础
2020-06-16更新 | 19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下列属于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生活的作品是
A.《伐檀》
B.《公刘》
C.《鲁颂》
D.《生民》
2018-05-07更新 | 13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某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有关“百家争鸣”“商鞅变法”“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等内容的材料,由此推断该班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社会大变革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022-10-19更新 | 1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