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77072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78年,有人抱怨说:“内阁会议并非依法而设,外交委员会也得不到英国法律认可。内阁从枢密院手中夺走处理政务的权力,由此成为人们抱怨的对象。”

材料二:威廉统治末年,内阁成员的相对固定化以及内阁会议召开的惯常化,促使内阁完成了从私密状态向公开状态的转变,笼罩于其上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去了。与此同时,内阁也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

材料三:从1711年起,安妮女王几乎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此后,由财政大臣取代国王主持召开内阁会议,讨论国务并做出决策,逐渐成为一种惯例;而将决策结果呈报给君主,由君主来签署实施,也仅仅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权力了,这表明,内阁在摆脱王权的控制、获取独立性方面,已取得飞跃性的进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78年和威廉统治末年英国内阁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国王权力的变化趋势以及英国最终确立的政体。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责任内阁制度形成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票”是明朝皇帝对内阁上呈的票拟意见进行更改的行为,本身是符合中枢决策程序的。这一现象在崇祯朝最为凸显。崇祯帝“屡发改票”,往往是文官之间的相互弹劾与人事纠葛。君臣之间少有商榷,内阁只凭对圣意的揣摩进行票拟,与皇帝之间不断文移往返,而中枢决策迟迟没有定论。崇祯帝的“改票”行为经常是其单方面要求更改票拟,往往以否定内阁处理意见为指向。同时,这一行为还缺乏明确的是非判断标准,更多融入了皇帝的个人意志与主观色彩。在崇祯帝“改票”的过程中,司礼监宦官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崇祯帝为了保证司礼监辅佐其“改票”的有效性,对于宦官选拔和考核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阁臣。

       ——摘编自李玉文《明末的中枢决策与权力格局演进:以崇祯帝“改票”为视角》

材料二   17世纪初期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后,国务的增加使枢密院的规模不断膨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从詹姆士一世起,在枢密院之下陆续成立了许多临时委员会和常设委员会。起初委员会的职权仅限于为枢密院会议做准备工作或提供决策建议;渐渐地,在国王的默许下,委员会越来越多地架空了枢密院而获得了行政和决策权力。1640年内战爆发前,外交委员会已成为国王处理政务的主要机构,其职权不仅涉及外交事务,而且涉及几乎所有的重要国务。由于会议地点在王宫密室之中,其所议国务又颇为隐秘,故外交委员会又被时人称为“密室会议”“内阁会议”“内阁”。光荣革命前夕,作为一个私密的半官方机构,外交委员会事实上已成为“英格兰中央政府决策的核心所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威廉统治末年,内阁成员的相对固定化以及内阁会议召开的惯常化,促使内阁完成了从秘密状态向公开状态的转变,与此同时,内阁也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

       ——摘编自樊兆龙《关于英国的枢密院与内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崇祯朝“屡发改票”的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世纪英国内阁演变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的中国与英国政治的主要区别。
2020-04-05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生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有关“西方政治文明”的一组探究材料:

材料一   罗马法《十二铜表法》各篇目

十一十二
传唤审判求偿(债务赔偿)家长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侵犯他人)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

——依据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编制


(1)材料一反映《十二铜表法》的内容侧重于哪一方面?该法在罗马法历史上有何突出地位?

材料二   英国的制度创新该表是在“英国的制度创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某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 和得出的结论。


材料
结论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2)有同学认为,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并说明理由。
2019-01-09更新 | 1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大多数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

材料二国内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在当时雅典40多万人口中,只有4.2万人享有公民权,其中经常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只占公民总数的1/6左右,其余9/10的居民,包括11.5万奴隶、2.85万外邦人和占人口一半的妇女,都被剥夺了民主权利,据此,该观点认定雅典民主仅仅是奴隶主阶级的少数人民主,从而给予了否定和批判。很显然,这种以现代普选制民主为参照系的结论是有悖于历史主义原则的。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看,民主本是一个逐步扩大的长期缓慢的过程,即使作为民主宪政先行国的英国,晚至1831年时也只有土地贵族和商业贵族才拥有选举权,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4.4%。选民比率还不及古代雅典的一半。

因此客观地说,在2500年前能有1/10以上的居民享有民主权利已经难能可贵了,……确信雅典是19世纪以前世界上最为民主的政治制度。

——程汉大《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材料三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分封制度本身接近契约关系;继承制度和婚姻关系在扩张领土上的广泛应用等等都是某种协商和妥协的产物。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盎格鲁—萨克逊的贤人会议的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王几乎从来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丰富的妥协经验和对革命以及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危害的认识使英国人更倾向于采用渐进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政治制度的积极意义。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雅典民主政治两种不同的观点,这两种观点依据的同一基本材料是什么?为何产生这两种观点的分歧?

(3)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史实说明英国此后至19世纪中叶是如何渐进推动民主化进程的?

2017-11-30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