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95 题号:7745961
如何处理外来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近代中国的重大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维新派也讲“中体西用”,但他们所说的“中体”,显然不包括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包括封建的纲常名教,他们强调“中西并重”、“体用并举”,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时期就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20世纪初年,梁启超就中外文化提出:“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严复也指出:“必将阔视远想,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而后得之。”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文化发展史·晚清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简要说明维新思想对“中体西用”的宗旨的冲击。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微臣创设招商局之意,本是如此。

——《李文忠公全集.奏稿》

材料三   中国文物制度,迥异于外洋之俗,所以郅治保邦、固丕基于勿坏者,固自有在。

——《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四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盖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内和亦不可久也。”

——《李文忠公全集.奏稿》


(1)材料一提出的“自强”的途径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李鸿章有何新认识?
(3)材料三中“中国文物制度”指什么?李鸿章如何看待它?
(4)结合材料说明李鸿章“变”与“不变”各指什么?四则材料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2019-09-18更新 | 9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

——引自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今日愤世嫉俗之士,恨外人之欺凌也,将士之不能战也,大臣之不变法也,官师之不兴学也,百司之不讲求工商也,于是倡为民权之议,以求合群而自振。嗟乎,安得此召乱之言哉!……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使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

——引自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能使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引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材料一的主张是什么?
(2)材料二反对哪些观点?
(3)材料三驳斥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康有为与这一政治派别论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19-09-05更新 | 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梁启超著《论李鸿章》


(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
(2)分析材料二指出李鸿章举办“洋务”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洋务派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变革”举措?
2019-04-17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