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一战的经过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62 题号:781073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对于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美国政界人物有下列说法:

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应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它。”

斯图辛格:“如果德国击败英法,他将按照它的意愿组建欧洲的经济,美国将不能同德国所占领的欧洲进行贸易,除非取得柏林政府的同意。此外,德国也将抢占协约国的殖民地,美国想在全世界实行自由贸易的希望也将破产。”

兰辛:“德国政府对所有民主国家完全敌对,因为构成该政府的人把民主视为对专制主义的一种威胁,是对德国统治世界野心的挫败。”

——摘编自陈从阳、高永鑫《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探析》


(1)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评价美国参战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11月28日故宫太和殿举行阅兵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

材料二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列位要晓得什么是公理,什么是强权呢?简单说起来,凡合乎平等自由的,就是公理;倚仗自家强力,侵害他人平等自由的,就是强权。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陈独秀《每周评论》发刊词(1918年12月22日)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参战时间及政府名称。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为追求“公理”所做的努力。并结合巴黎和会的相关史实,简述“公理”是否实现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20-06-05更新 | 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战的爆发导致国际体系发生巨变,为中国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跻身国际社会提供了动力和机遇。英国曾表态,如果中国采取任何不利于德国利益的行动,英国将考虑中国要求延期偿付庚子赔款的要求,并确保给予其他的财政援助。

由于日本的阻挠,直到1918年8月,中国才正式对德、奥宣战。中国给协约国送去大量粮食和枪炮,有近20万中国劳工到欧洲和中东为协约国服务,有数千人因此失去生命。中国在一战参战问题上经历波折和屈辱,但最终实现参战及在巴黎和会上的抗争有着非凡意义。巴黎和会后,伦敦《泰晤士报》指责英国政府“尽管中国为战争做出牺牲,但是她却遭到像战败国一样的待遇”。美国《波士顿纪录报》认为,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置是“粗暴而野蛮的掠夺”。中国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收回山东主权的目标,但废除了与德奥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入场券,成为国际联盟的创始国之一。

——摘编自《中国选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曲折历程其影响》


(1)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选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参战及在巴黎和会上抗争的意义。
2019-03-03更新 | 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材料一德国的预备役军人,夏天还是大学生,现在手挽手,唱着歌,去迎接英国人在朗吉玛克的机枪手们送给他们的死亡……受到军事专业训练的广大民众怀着充分无比的良好愿望向前挺进。他们踩烂了靴跟去争取实现施里芬的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支撑欧洲的各支大军的热诚在1914年爆发,但在两年后开始低落下来。

材料二凡尔登战役开始时,德军集中了所有的火炮,向方圆只有31平方千米的法军阵地发射了100多万发炮弹。战役中,德军投入46个师,法军投入60个师,战争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惨烈程度,伤亡70多万人。有人这样描写:“这个304米高的小山坡被炮火从山顶抹平,在整个战斗期间矮了近8米,战场上全是弹坑、炸倒的树木和尸体。”

请完成:

(1)材料中“施里芬的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指什么?原因如何?

(2)材料二所指战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018-02-17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