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明末清初思想家 > 王夫之的思想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78276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社会内有李自成等农民起又,外有清军虎视眈眈,明王朝处于两害相侵的困境。在深刻的社会危机面前.许多人仍处于“釜水将沸而游鱼不知”的境况。王夫之在焦虑中产生了对王(阳明)学和禅学的怀疑,并试图以修正程朱理学、恢复传统经学来匡扶大厦之将倾,与顾炎武等人开讲求经世致用之新风。清军入关后,王夫之曾举兵抗清,事败后誓不降清。他指责李自成起义犯上作乱成为清朝帮凶。然而,他始终把清军入关看作明亡的主要原因,把“尊王攘夷”摆在首位。他的著作《船山遗书》中充满了对清朝入主中原的愤激之情。他还是“西学中源”说的提出者,他指出:“西夷之可取者,唯远近测法一术,其他则皆剽袭中国之绪余。”

材料二   在与太平天国殊死搏斗的戎马疆场,曾国藩进即令收集、整理、刊刻船山遗书。1862年,由曾国荃策划重刻。曾国藩校阅了1/3以上的篇幅,“订正讹脱百七十余事”,重刻的《船山遗书》于1865年正式出版。曾国藩不可能同王夫之一样把“尊王攘夷”的目标对准清王朝,却又接过“攘夷”的口号,把它转换为御外侮的“制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辉湘《船山学复苏与近代思想界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夫之思想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曾国藩重刻《船山遗书》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古代儒学家很关注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星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走何也?曰:无何也!足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閣(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荀子《天论》

材料二 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惰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巨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现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致,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 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违生之理,浅者以病,深者以死.人不自知而自取之,而白昧之……夫国家之治乱存亡,亦如此而己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自然观。结合所学,指出荀子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
(3)据材料三,指出王夫之认为国家治乱存亡的关键因素及其思想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时期儒学家探讨的共同主题和出发点。
2019-01-08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三: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
(2)材料二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证明。
(3)根据材料三,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
2020-10-11更新 | 11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孟子位居“亚圣”,对儒学发展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学说的主要出发点在人的本性是善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本来人人都有的,这是天生的仁、义、礼、智的根苗。因此,国君要把本性中的“善”加以推广,也就是推行“仁政”,实行“王道”。

——摘编自杨 宽:《战国史》

材料二   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元璋命人编《孟子节义》,被认为有碍尊君的85章文字全部删除。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雠”。删去部分占全书近1/3。

——王家范等编著:《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孟子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分别阐述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对孟子思想的发展。
2020-07-14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