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小农经济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785576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材料二   

材料三   开封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新型都城,它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都市布局和生活方式。街道布局不规则,门朝大街而开的各种形状的房子被街巷连接起来;靠近城门的繁华郊区熙熙禳禳,到处是仓库、酒馆、商铺和娱乐场所……御街,也称天街,是城市的中轴线,街长4公里。御街两旁分布着各式店铺;州桥的西南是著名的张家油饼铺,上新桥的南边是每日杀猪千头的屠宰场,许多购物的地方都有不少专售衣服、装饰品、珠宝的作坊和店铺,州桥以南地方的夜市因猪肉、野味及其他美味佳肴而闻名。京城常年无休,娱乐场所被称为“瓦子”,其服务范围广,价格高低不一。

——摘编自卜正民《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

材料四   1550年以前,苏州府(七个州县)有市镇102个,松江府(七个县)有市镇59个。乾隆《吴江县志》说:“凡邑中所产,皆聚于盛泽镇,天下衣被多赖之,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来买”,(明成化、弘治后)“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肩人织挽,贫者皆自织”。兴起于明初的双林镇,其时“户不过数百,口不过千余”,明末清初增至三千余户,嘉庆、遒光之际发展成接近万户的大镇。到了19世纪初,在江南大部分地区,工业的地位已与农业不相上下。用西欧的标准来衡量,此时的江南农村可能已经“过度工业化”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二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特点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4)你是否赞同材料四中江南农村已经“过度工业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材料四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种生 产模式最早产生于何时?
(2) 据材料二分析,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统治者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传统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2016-08-04更新 | 1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的经济作物在北方地区已经被广泛种植,一些豪强地主的庄国往往经营大规模的园圃,梁孝王的东苑更是“奇果异材毕备”。当时的经济作物种类主要包括枣、桃、李、杏等水果,以及韭、葱、姜、芥等蔬葉。每种作物往往又培有出若干品种,有的水果品种达数十种之多。棉花在这一时期已经传入中国,但是种植仅限于边地,范围不广。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已经遍及大江南北,除传统的作物外,棉、烟、茶、甘蔗等作物的种植也极为广泛,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元代的棉纺织技术出现重要突破,到了明代,棉花的种植已遍及全国。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专业产棉区,如松江地区“大半植棉,当不止百万亩”。甘蔗主要在南方种植,又以广东为最多。茶叶种植遍及全国而又各具特色,安徴霍山茶、云南普洱茶都闻名全国。畑草自明代中叶传入中国后,迅速传遍全国。其中,山东济宁烟、山西青烟远近闻名。

——摘编自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与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经济作物种植广泛的原因。
2021-07-01更新 | 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邦本的国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帝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产生的作用。这体现了传统农业怎样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导致小农经济发展艰难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什么?
2021-08-03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