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786022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林则徐是慢慢觉悟了的。他到了广东以后,知道中国军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他将在广东所搜集的材料,给了魏默深。魏后来把这些材料编入《海国图志》。

林虽有这种觉悟,他怕清议的指摘.……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文忠公无疑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他尚以为自己的名誉比国事重要,别人更不必说了。士大夫阶级既不服输,他们当然不主张改革。

——摘编自蒋廷黻《半新不旧不中用》


(1)根据材料,概括林则徐学习西方的成就和局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林则徐不肯公开提倡改革的原因。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   王羲之,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他生性恬淡,性格耿直,朝廷公卿屡次召举他为官,他都辞谢。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地位。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的行书字帖《兰亭序》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摘编自蒲柳羽《浅谈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羲之在书法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贡献。

2018-03-25更新 | 1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工业化时代的法国史学。

材料一   早期工业化时期法国史学的最初发展开始于启蒙大师伏尔泰。伏尔泰是进步史观的宣传者。他把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将视线扩展到欧洲以外的整个世界,并写出了《路易十四时代》《风俗论》等不朽名著,在《论各国习俗和精神》这部书中,他站在启蒙思想家的立场上对地理大发现带来的知识挑战作出回答,并尝试着对各民族的共性,即人类历史的统一性,作出总结。

材料二   波旁王朝复辟后,强烈的法兰西民族主义兴起,法国进入浪漫主义史学研究的新时代。法国史学家们集中研究法国大革命,他们以史学为武器反对封建复辟王朝。他们依照理性主义的平等、自由思想分析法国社会,论证资产阶级执掌政权的必然性,基佐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天才历史学家”,他发表《论复辟以来的法国政府和当今内阁》,第一次用第三等级反对特权等级的斗争来解释法国历史。他的《英国革命史》《法国文明史》等著作,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说明发生在欧洲历史上的那些重大事件,还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进行解释。

——摘编自马克森著(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史学观念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评价以基佐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史学思想。
2022-05-11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8年,宋教仁针对日本蓄意挑起“间岛”领土争端的行径,运用历史学、地理学和国际法知识论证了“间岛”历来都是中国领土,并托人将书稿交给清政府驻日公使,促使清政府在交涉“间岛”问题上取得了完胜。清政府赦免宋教仁反清大罪并赏四品京堂,襄理外交,请宋教仁回国任职,宋教仁谢绝。19124月,宋教仁出任北京政府总长。615日,袁世凯竟背弃《临时约法》,内阁总理唐绍仪愤然辞职。总统独裁,内阁不稳,宋教仁深感此时的政府不足有为,遂起辞职之意。宋教仁的政治主张与袁世凯针锋相对,没有调和余地,尽管总统、阁员再三挽留,宋教仁毅然辞去农林总长。19128月,建立不到半年的北京政府再次瘫痪。920日,受袁世凯的委托,教育总长范源濂、工商总长刘揆拜访时任国民党代理事长的宋教仁,力劝宋教仁出任总理。宋教仁以与总统政见不一为由坚持不就。袁世凯又请此时先后到京的孙中山和黄兴出面劝说,宋教仁依然不为所动。

——摘编自钟发喜《宋教仁的三次辞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教仁三次辞官的不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教仁三次辞官体现的精神品质。
2022-04-10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