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二战的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1 题号:787056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0年12月17日,罗斯福总统发表讲话,提出美国可以借出军火,并用生动的比喻加以说明:假使邻居失火,我只能把浇园的水龙带借给他去灭火,而不应让他事先付钱买这条水龙带,待火灭后令居元武送还即可。他还说:“美国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1941年3月11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法案授权总统可以以出售、交换、转让和租借的形式向被认为其防御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军用物资、粮食等任何军需品。该法案的通过埋葬了《中立法》,是美国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的重要步骤。据此,美国共向英、苏、法、中等几十个反法西斯国家提供500多亿美元的物资。

——摘编自刘子靖《罗斯福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材料二 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在加拿大纽芬兰海面的军舰上举行会谈,双方于8月14日发表了共同宣言即《大西洋宪章》,其主要内容有: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的主权,在彻底摧毁纳粹暴政后确立和平,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合作,各国在贸易和原料方面享受平等待遇,公海航行自由,等。宪章所宣布的八项原则虽然有些空泛,“但是,有了我们可以当作目标的原则总是一件好事”。美国作为一个尚未参展的国家,与英国一起向世界宣布了反法西斯的目标和实现战后和平的设想。“(宪章)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基于国际道德经久不衰的真理的国际组织的未来。”

——摘编自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大事记(现代部分第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租借法》时欧洲和亚洲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大西洋宪章》确立的目标和原则。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为了激化英法和德意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厮杀,与一向视之为“战争贩子”的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鼓励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英法。这种损人利己的策略是苏联一贯奉行的民族利己主义政策。

材料二   1939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在凶险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与纳粹德国签订的。这次苏德谈判之所以取得突破,主要在于幕尼黑会议后欧洲政治局势演变中双方的战略考虑。这个条约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于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材料三   1941年,希特勒调集180万人,实施“台风”行动,要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可事与愿违,不仅德军的进攻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而且11月3日,第一次降雪开始了,没有御寒装备的德军陷入冻馁之中。到12月初,气温已达到零下40摄氏度。德军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人员冻伤无数,苏军乘机反击,歼敌50万,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中的观点,并指出材料二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个条约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于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3)莫斯科战役爆发时,欧洲战场呈现什么局势?莫斯科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国际意义?
2019-02-25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存在的巨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

——《美国第82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

材料二1945年2月,美、英两国同意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须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胜利成为可能和确定的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

——《美国对外关系·外交文件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对日作战问题的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美、苏等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二战爆发后,德国在欧洲战场的连连胜利,促使美国修改战略方针,罗斯福认为,德国是法西斯集团中力量最为强大的国家,打败德国意味着打败日本。其次,主要反法西斯国家都在欧洲,而且大西洋交通线要比太平洋短得多,英国海军又可以从旁协助。

材料二

1938年冬天,英国驻华日本大使卡尔多次到重庆与蒋介石会谈,劝说国民党政讲和。1939年上半年,英、美、法政府又提出召开太平洋国际会议斡旋中日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促成了美国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对日绥靖主义政策的终结。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先欧后亚”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对亚洲绥靖政策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孤立主义外交的影响。
2018-04-02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