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对外交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8052148
1871年,中日签署《中日修好条规》和《中日通商章程》。在清政府看来这是一种俯就,不过是借此免使日本成为西洋的“外府”,日本的要求是按“西人成例,一体订约”。这反映了
A.条约为不平等的条约
B.中日存在着宗藩关系
C.中西外交观念的差异
D.条约有悖国际法原则
【知识点】 对外交往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有学者指出,清廷虽在1793年和1816年与英国使团有过外交接触,但朝野上下仍不谙世情,徒知侈张中华,未睹寰瀛之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统治阶层的昏聩腐朽B.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C.传统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D.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改变
2021-01-02更新 | 1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A.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B.缺乏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
C.体现了强烈意识形态色彩D.彰显大国责任担当的理念
2022-01-27更新 | 1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B.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国际惯例
C.清朝“理藩”理念荡然无存D.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
2020-06-05更新 | 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