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开辟新航路 >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63 题号:81700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弗兰克指出:“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发生了一次鲜明的‘断裂’,其原因不仅在于1492年和1498年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和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而且主要在于由此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

地理大发现一方面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空间基础;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理大发现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拓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了7000吨之多。

——《世界历史地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材料四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对比中国“一带一路”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对外交往在方式上的不同。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

材料一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   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材料三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抡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材料四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zi:计算)。”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和三,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郑和下西洋早于新航路开辟,但没有完成“会合世界”的任务,后来此类航海壮举明朝再也没有发生过,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9-03-29更新 | 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15-16世纪,穆斯林文明、儒家文明、基督教文明是世界主要的三大文明,三大文明鼎足而立,穆斯林文明与儒家文明无疑是让人最为艳羡的,然而这一时期相对黯然的基督文明却悄然发生的发生着巨大的转变,这一转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转变与世界格局的转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的穆斯林世界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然而到17世纪,这些穆斯林帝国开始衰落,而且至今仍然落后……一种解释是,统治这些帝国的王朝都很腐败,1566年谢里姆二世继承苏莱曼一世,他懒惰、愚钝、放荡……还有一个较根本的解释:它缺乏欧洲的动力,如果这时有人进入穆斯林国家,他一定会看到早500年时的经济惯例和经济制度,朝臣勾结起来,欺诈社会的生产阶级……商人们都藏匿自己的财产,而不是公开投资,以扩大自己的买卖……穆斯林对西方有一种优越感,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或许能从邪教徒即异教徒哪里学到些什么。拥有普通科学常识的人,即在基督教欧洲被认为是极为常见和有用的人,在这里是没有名气的。

材料二   11世纪,维京人也曾发现北美大陆,并花了大约100年的时间来维持他们在哪里的拓居地,但他们的努力没有成功,相比之下,继哥伦布之后,欧洲人成群结队的涌入美洲。11世纪和15世纪的这种不同反映表明,在这中间的500年中,出现了某种发展,它使欧洲能够并急于向海外扩张。

材料三   17世纪,土耳其人进逼多瑙河,围攻欧洲的中心维也纳,但是,若将此事置于世界历史舞台上,这不过是一次具有局部意义的小规模行动。真正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最初伊比利亚人的海外扩张和稍后西北欧人的活动。

——以上材料均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6世纪地跨三洲的穆斯林帝国是哪个国家?17世纪穆斯林帝国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11-15世纪欧洲发生了哪些变化使欧洲人能够并急于向海外扩张?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比,为什么与土耳其人的扩张相比伊比利亚人和西北欧人的海外扩张才真正具有重要意义?
2022-07-20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交通发展·地域联系·经济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00至1500年间,欧洲普通船舶的吨位增加了一倍或二倍。14世纪时,葡萄牙人改制了三角帆索具,使船能够更直接逆风航行。此外,航海者还得到了航海情报汇编和地图的帮助。15世纪时,欧洲人的船舰已配备了火炮。到16世纪初,海军的战术已由设法撞入敌船转为舷炮齐射……这些发展给欧洲人以一个决定性的有利条件,使他们能夺取并控制世界各大洋。

——摘编自《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欧洲人控制海洋的有利条件,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分析其(欧洲人控制海洋)在16—18世纪的影响。

材料三   


上图是1980年英国发行的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火车铁路开通150周年的首日封。纪念的是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的,连接港口城市利物浦和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之间的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首日封中描绘了“火箭号”动力机车、各等级车厢、运羊货车、平板货车、邮车,以及运河附近的田园风光。


(2)这张首日封纪念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简述铁路修建的作用。

材料四   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以及行旅、厘捐(注:清末在水陆要隘设关卡,征收过往商品1%的捐税;1%为厘)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

——刘铭传1880年《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


(3)依据材料四,概括刘铭传的主要观点,并说出其观点的指导思想。
2019-06-12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