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抗日战争的胜利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826544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材料二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欧洲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看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认识变化的依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材料二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

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2017-12-22更新 | 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缅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并说明这次“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的意义。       
(3)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涵越来越深刻,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2019-09-02更新 | 10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大事记

1895年5月,丘逢甲等组织义军反抗日军占领台湾,坚持5个月后被迫退返祖国大陆。

1907年至1915年,台湾人民共举行10余次起义,掀起反日本殖民统治的新高潮。

1921年后,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台湾籍共产党员在上海成立党组织。台湾出现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蓬勃发展的局面。

1930年,台湾高山族同胞不堪忍受日本奴役和压迫,举行震惊中外的“雾社起义”。

1937年,宜兰700余名矿工集体暴动。高雄、六甲等地也相继发生反战暴动。

1939年,1000余名被日本强征的台湾壮丁在高雄哗变,其它地方也有类似事件发生。

1944年,“台北帝国大学”蔡忠恕等200余名学生密谋起义,准备收复台湾迎接抗战胜利。

——根据娄杰《近代以来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台湾人民反日斗争不断高涨的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台湾人民反日斗争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人民反日斗争的历史意义。
2019-02-16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