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 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特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828090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


(1)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

材料二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朝以后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

材料三 中国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并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述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宫城,东西4里……皇城,东西5里,115步……城市,总110区……以朱雀街为界,街东54坊及东市……街西54坊及西市。”

材料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到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布匹,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丝银帛交易之所……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罢瓦……内中瓦子莲花栅,牡丹栅……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广东佛山镇“……晨,街西坊工聚之……织造老板供给纺工棉花二斤,收回棉纺一斤”“织造各种布匹,工人共约五万人,工作需要紧急时,工人就大量增加。仅此地约二千五百家织布工场……远胜苏杭”。

——《手工业发展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描绘的是哪座城市?“市”和“坊”有何区别?
(2)材料二描绘的是哪座城市?同材料一相比有何新特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情况?通过材料三和前两段材料的描绘,你对我国商品经济发展有何认识?
2019-03-04更新 | 1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二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三   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草市”的积极作用。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2019-05-30更新 | 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的发展折射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   宋代的汴京,“华夷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从前的坊市制改变为厢坊制,各厢根据所辖坊数户口而置厢吏。街衢上到处可以开设店铺。宋真宗天禧五年开封府新旧城八厢总计九万七千七百五十户,宋神宗熙宁年间开封府户达二十万。南宋临安也因“江商海贾”的汇集而在百万以上。汴京以外的许多城市,都由于近郊草市的发展而成为重要的商业都市,在各地州县也有类似的表现。宋政府承认这一事实,而不加以任何的干预。

——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房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在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富豪。

——【法】保尔·芒图著,杨人等译《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发展有何变化?并依据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与宋代城市相比,英国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019-04-01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