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十一届三中全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8343237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不断调整经济政策。

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的重要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一政策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分别指什么。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在农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1)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   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为此,中共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加快建设的发展战略”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有何意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3)结合材料三说明,在50年代后期,经济建设上的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事件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了实现“中国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2020-03-01更新 | 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满足洋务运动对洋务人才的需要,在早期留美的容闳上下努力之下,(1872年)120名12岁—l5岁的幼童 赴美 留学,开中国留学运动之先河。……洋务运动中期派出近百人的船政留学生,分赴欧洲各国学习船政和军事,回国后担任各级海军将领。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北洋海军将领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等。这批留学生中对中国近代化事业贡献最大的是被称之为“精通西学第一人”的著名维新思想家、翻译家产复。
——李尚敏、朱芹《中国近代留学运 动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清政府于1896年派唐宝锷等13名学生赴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赴日留学的开始。1898年,清政府拟定了《遴选生徒游学日本事宜 片》,规定了官派留学日本的办法,留学日本的国家政策自此确立。
——丁相顺《晚清赴日法政留学生与中国早期法制近代化》
材料三:中共旅欧支部于1923年开始从当地选派一批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和华工青年去苏联深造。……孙中山逝世后,包括一些国民党委员子女在内的革命青年和国共两党党员,被派往苏联留学,从而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留苏学习高潮。
——张彩丽、刘瑞丽《中国近代留学教育走向、学习内容及历史意义分析》
材料四: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个人通过托福考试申请国外大学奖学金的出国留学方式开始在一些学习精英中涌现。继早期“留美热”后,“留日热”“留加热”“留澳热”“留英热”又相继形成。据教育部统计,1978年到2007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万人,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涌现了一大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卓越人才。留学回国人员总数约32万人。30年来出国留学规模扩大了168倍。
——中国教育新闻网《1978年:留学史掀开新的一页》
(1)据材料写出中国近现代留学教育主要目 的地的走向。
欧美(19世纪70、8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20年代)→世界各国(1978年以后)。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1)问中后两次留学目的地转向的时代背景。
(3)材料中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在探索救国途径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四,简要归纳1978年以后留学教育的特点。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概括中国近现代留学教育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从中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
2016-11-27更新 | 110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813日《人民日报》头条


材料二   1978年—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



(1)材料一提供的数据可信吗?为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呈现增长态势的原因。
(2)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材料二属于哪一类史料?这类史料有什么优点?有什么局限?
2021-09-24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