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5 题号:849390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董仲舒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宣扬天道的精神以阴阳来体现。当然,汉统治者从来不单纯依靠儒家维持自己的统治,汉宣帝教训他的儿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唐初统治者认为以仁义治天下才能得到长治久安,反对专任刑罚制裁。唐朝法律以礼为准则,主张刑礼合一,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法律化。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用哲学化的形式取代落后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德礼”是本,“政刑”是用,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决不可以忽视“政刑”,将封建统治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

——摘编自成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融合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言及中国近代融合中西文化思想的形成,郑观应在19世纪90年代前后著成的《盛世危言》中最早提出中国人要救亡存而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融会中西之学,贯通中西之理”。这一主张将中学和西学放到了同等的地位,而且还要使两者“融会”、“贯通”,这在相当程度上不同于那时占主导地位的中本西末、中体西用的观念。随之而起的康、梁维新派在治国思想方面要求融合中西的主张较之郑观应更为明确而具体。他们主张“采西人之意,行中国之法;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批判当时的中国“治中学者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认为如此不能养成改革所需的人才。

——摘编自崔运武《论中国近代的融合中西文化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中西文化融合思想的背景。

材料三   我本人就在内心深深的相信,汉字就是这个星球上最美的文字,汉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它简洁、高效、生动,是最先进的文字语言。汉字究竟是什么,汉字是时间的纽带,它让我们悠久的文明传承至今。汉字是空间的纽带,它让我们口音各异,但是却可以看着同一封家书,落泪伤心。汉字是情感的纽带,它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我们,包容、团结延续至今。汉字是我们的审美,横平竖直,告诉我们中正平和才是至美。汉字是我们的精神,颜筋柳骨告诉我们,字如其人乃是修行。汉字是我们的哲学,止戈为武告诉我们,大国重器,只为和平。

——摘编自王磊《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


(3)从材料三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评析。(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析准确全面。)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在中国历史地理学上是一个含混不定的名称,这一名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迁演变过程。

结合表格信息与所学知识,围绕“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8-04-08更新 | 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共生共融的演进史,是不同文明冲突碰撞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的文明,在16世纪中叶以后,就再也不能避免地要发生正面交锋了。在最初的交往之后,一方面中国士大夫中,出现了像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等愿意接受西方天主教文化的人;欧洲天主教内部,也出现了以利玛窦、艾儒略等人为代表的同情、容纳和接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主张。

                           ——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


(1)依据材料一,指出在明末清初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文明是怎样进行交流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6世纪中叶以后中西文明“不能避免地要发生正面交锋”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材料二



(2)康有为认为,欧洲的成功在于“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前古,横被全球”。依据材料二的三幅图片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在“新政”、“新学”和“新器”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表明了近代西欧怎样的社会发展趋势?

材料三   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3)对于材料二中李鸿章与森有礼的观点,你是如何认识的?

材料四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

——《侯官严氏丛刊》


(4)材料三中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

材料五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5)20世纪初我国在引进和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思想文化成果有哪些?
2020-02-13更新 | 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鲁迅曾经说:“我们从古以来,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后魏源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冯桂芬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甲午中日战争后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根据上述材料,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角度,谈谈你对鲁迅所说的话的理解。
2022-05-16更新 | 1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