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80 题号:8494907
中华民族具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涌现出很多伟大的教育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

——《孔子家语》

材料二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以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育人目标。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的贡献。
(3)材料二中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哪些?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
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                                                                         

——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


材料二   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

——摘自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探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个人主义精神的内涵,分析这种精神为什么在后代日趋衰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个人是如何逐级解放的;并归纳西方人文主义精神不断发展的推动因素。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儒学和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对人的个性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2017-11-20更新 | 6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有耻且格。”

——《论语学而》

材料二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咸以孔子为是非,未尝有是非。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与法家学派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程朱理学?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

2017-04-19更新 | 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天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在这里。

——《朱子语类》卷一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三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争夺。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材料中作者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就“天理”与儒家伦理道德的关系朱熹是怎样认识的?材料表明在宋代儒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2017-07-28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