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明清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85139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官府控制下的城市与乡村始终是对抗的,农民为主体的市场还鲜为人知。农民视进城为畏途,北方商业性城镇尤为稀少,即使商品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市场几乎完全控制在官僚特权阶级手里,流通结构与生产脱节,与生产者和经营者脱节,所以商品贸易的发展与英国同期的商品经济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和后果。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也出现过主要剥削底工的所谓经营地主,但最后几乎都无一例外地退回到传统的租佃经济;这与致富的商人将商业资本转为传统地产如出一辙。显然,一直到鸦片战争前,超经济的统治权力仍然炙手可热,包括商人、经营地主及其他庶民地主在内,朝有功名的缙绅地主转化,是他们的不懈追求。于是,我们发现地主、商人和官僚形成了所谓三位一体的“通家”。这一颇具中国特征的阶级结构,似乎愈发使中国农村难以走出中世纪。

材料二   英国农民在15—16世纪基本成为小商品生产者,涌现出一批富裕农民,建起成批的地方市场,在乡村大地上星罗棋布。圈地运动是英国乡村商品化、市场化的结果,同时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领域内进一步开辟了市场化道路。

英国这些中小城镇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或疏或密的商业网……在此基础上,又普遍发展起乡村羊毛业和呢布业,使大批农村人口以及农村本身城市化,即所谓“二次城市兴起”。英国到16世纪,中世纪等级界限模糊了,不仅纽曼与骑士、乡绅相通,骑士和乡绅也界限不明,实际上,新的阶级结构正在形成中:以杰出的纽曼和部分乡绅为主体的租地农场主阶级,不仅包括乐于投资农场的商人和企业主,还包括改变了经营方式的骑士,他们实际上就是农村新生资产阶级。

——摘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村难以走出中世纪”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村变革的表现及其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三   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
2020-06-28更新 | 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明大变局是在世界潮流的激荡下逐渐显现的,在全球化贸易浪潮频频袭来之际,大明王朝沿袭着海禁政策。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在东南沿海的港口,设立海关,走私贸易转化为合法贸易。各种力量的作用,铸就了晚明对外贸易的辉煌。正如全汉异所说:中国的丝织工业,因为具有长期发展的历史背景,技术比较先进,成本比较低廉,产品比较丰富,故各种产品能够远渡太平洋,在西属美洲市场上大量廉价出卖,连原来在那里独霸市场的西班牙丝织品也要大受威胁。

——摘编自樊树志著《晚明大变局》

材料二   晚明历史大变局的帷幕慢慢揭开,这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辉煌!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如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毫无疑问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这是值得探究的历史课题,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在欧洲工业革命发生以前,中国江南的经济水平是领先于欧洲的,至少并不比欧洲落后。

——摘编自樊树志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大变局”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明大变局”对江南地区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1-06-08更新 | 8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期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材料二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1)材料一中的外国学者认为宋代已出现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请根据材料一来说明该观点。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新特点。

(3)我国经济在古代已经孕育了近代因素,后来却落后于世界潮流,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016-11-27更新 | 1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