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 十六国与北朝 >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7 题号:8626851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如何化解错综复杂的矛盾、巩固统治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北魏统治者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的改革以太和十四年(490年)为分界大致上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在冯太皇太后主政时以孝文帝的名义进行的改革;后一个阶段是孝文帝主政独立进行的改革。

材料二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依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划分孝文帝改革发展的阶段,结合各阶段具体措施说明各阶段突出特点(特征)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在位时(471499年),统治集团在政治、经济、鲜卑人的生活习惯等方面采取了规模较大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改革大体分两期进行(如表3)。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各族融合的成果。改革也遭到了一部分保守的拓跋贵族的反对。

第一期(484486年)政治方面整顿吏治;废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
经济方面制定和推行均田制及新户调制。
第二期(494年后)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整理

材料二   当时民族汇集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经过孝文帝的主动融合……鲜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促使了整个社会习俗的改变,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习惯的主体。鲜卑和其他民族的加入,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摘编自葛剑雄《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2022-10-14更新 | 1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材料一自东汉以来,匈奴、鲜卑等边疆民族大规模内迁。西晋末年,政治黑暗,汉族大量流向边远地区,从而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边疆民族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向中原地区展开更大规模的迁徙。晋室东渡,汉族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内迁各族积极推行汉化政策,并以建大一统之功为己任,以华夏正统自居;在政治上逐渐由割据走向统一的同时,文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汉人南迁,促进了汉族与南方各族的交融以及汉文化在南方地区进一步发展。这为后来隋唐大规模统一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材料二唐朝对待不同的民族问题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设立军事行政机构针对的是解决北方突厥、回纥民族问题,以及东北靺鞨民族问题;册封制度针对的是回纥、靺鞨、南诏民族;和亲政策针对的是缓和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唐朝统治阶级能够从各个民族问题产生原因出发去解决或缓和矛盾,实行开明的政策,在总体原则上依然牢牢把握着“以和为主”这一政策尺度。

——摘编自马晓琳《浅析唐代民族政策的主要措施及其评价》

材料三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3-11-13更新 | 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和约束以提高道德水平,他希望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通过道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服饰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汉族服饰吸收了胡服的很多形式,大范围地流行。裤褶(xi)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特点的一种服装形式。汉末,裤褶广泛地流行于民间,成为文武通用、男女皆穿的日常服用。

二是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也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汉族的服制礼仪。凡帝、后及公卿百官朝、祭等礼仪之服,一般都沿袭秦汉旧制。

这一时期,各民族服饰都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改进,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董晔《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胡服风尚”》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仁”的思想内涵,分析孔子提出“仁”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北朝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产生的原因。
2024-04-04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