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85 题号:8639772
选拔官员是促进社会精英有序流动,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血缘关系的松弛,宗法制遭到破坏,以之为基础建立的分封制也很难继续存在下去了。战国时期已经开始用立军功便授官爵的制度替代西周以来的人才选拔制度,秦和汉初基本沿袭。

——岳麓版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1)根据材料一,导致战国时期军功爵制度取代西周人才选拔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选官标准主要是什么?这种制度的局限性有哪些?

材料三   (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乱代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吴兢《贞观政要》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代的选官制度是什么?魏征所主张的选官标准又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材料四   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们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凡是我们人民的公仆,都要经过考试,不能随便乱用。……没有考试制度,一班不懂政治的人,都想去做官,弄到弊端百出,在政府方面,是乌烟瘴气,在人民方面,更是非常的怨恨。

——《孙中山全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选官方法。结合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借鉴。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司奏议曰:“古者,诸侯贡士(推荐给天子的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如九锡(最高礼遇)。不贡士,一则融爵,再则融地,三而融爵地毕矣。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两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百姓),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

——班固《汉书一武帝纪》

材料二隋文帝对选举制度也做了重大改革,随着南北朝以来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间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开皇中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明经、秀才、进士诸科都在开皇时设立了。唐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入士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何怀宏《选举社会》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时期选官的标准、惩罚措施和之前相比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文帝时选官的标准和以前相比发生的变化,并结合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度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变化所反映的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2021-11-02更新 | 1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摘自《礼记》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摘自《通典》

材料四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废除。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设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荐,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白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周、西汉、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和主要标准。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2021-12-09更新 | 1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科举制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精英的遴选机制对近、现代各国政体中的文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直接的、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制度在宋代有了重大的发展,宋太祖确立殿试制度,加在省试之上,使科举取士变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使科举及第者直接成为“天子门生”,进一步摧毁考官和考生之间的座主、门生关系。针对唐科举门资取士的弊病,逐步取消资格限制,贯彻“取士不问家世”的原则。设置考试新章法,如考生搜身制、考官隔离制、试卷糊名、誊录制。科场文体从侧重“诗赋”代之以“经义”、“策论”。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任用方式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而科举制实行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开取士,惟才是举。比起贵族等级制或君主赐官制等选官制度来,科举取士无疑具有其优越性。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奎奈还曾直接主张欧洲引进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科举从形式上看相当公平,同时可以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维持较高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因此引起西方人的兴趣并受到赞誉。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发展的表现,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美国家借鉴科举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对于政治文明交流的积极意义。
2019-05-14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