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国共政权的对峙 > 土地革命 >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1 题号:8661587
道路探索与理论创新

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1926和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

——摘自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观察地图,概括1929—1932年间革命根据地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目录(部分)

第一次思想解放:一石激起千重浪—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
粉碎“四人帮”阴霾仍未散
解放思想实现伟大转折思想解放带来人的解放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变化经济改革从农村突破了经济生活新词汇:特区政治体制改革起步
第二次思想解放: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破除姓“社”姓“资”
姓“社”姓“资”搞得人心惶惶黄钟大吕压倒瓦釜之鸣邓小平南方谈话轰动全国
中国经济鲤鱼跃龙门十四大开辟新纪元实施“软着陆”推动改革深化……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概述当代中国这两次思想解放的历史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 从1945年一直到1948年秋,国民政府在人力和军备上较其对手具有显著优势。的确,在那一时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我们在运输、武装和补给上给予他们部队的援助。

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了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这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我国曾设法去左右这些力量,但是没有结果。

——1949年7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杜鲁门总统的信


(1)据材料一信息和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和结果。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选择“红旗子”插在井冈山的历史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
(4)材料三中艾奇逊的信件说明美国同国民政府曾经是怎样的关系?这封信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表的?为什么会出现信中所述结局?
2020-06-09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近代百年,中国最迫切需求的是民族自决。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为国为民,与时俱进,探索民族自决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我党党纲如下,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

——中共一大纲领(1921年)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纲领(1922年)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已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

材料二   近代世界各国革命形势比较

国家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结果民众参与度外力依赖度激烈程度
英国社会上层精英利益分配问题社会权利上层分配
美国社会上层精英独立、统一、自由、平等权力从宗主国转移到邦联
中国国民党中间层偏上统一、独立、强国推翻旧政权
中国共产党社会下层统一、独立、强国、均富推翻旧政权

——据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相比于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奋斗目标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民族自决的角度思考,两个纲领共同体现了什么价值追求?
(2)中共在“三大”上做出了什么重要决策?纵观中共对民族自决之路的探索,体现其什么精神品质?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与西方革命相比,中国革命呈现出什么特点?
2022-02-02更新 | 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附加题小班必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

材料二   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对比指出材料一、二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2019-06-23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