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 题号:879027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孟子·万章篇》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宋朝时期的科举严防舞弊,坚持选拔人才与“严法、尚法”并行。在“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主张废除明经科,专注于进士科,不再考诗词,改为经义。当时政治需要重权经术的人才,不注重文艺。宋代人才选拔的科举考试相对于唐代更为严格。“糊名”法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主要是为了防止考官存心录取自己门生,结党营私。应试人员必须要以真才实学通过考试。

——《汉代至明清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选官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途径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图二(与图一相比较)所反映的选官制度在选拔标准上的进步性。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改革选官制度的措施。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对我们今天人才选拔制度制定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

——引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材料四 科举者,……专取四书刊号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2)并说明选官标准的发展变化。
(3)上述材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
2019-09-02更新 | 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余秋雨的《十万进士》一文对科举制度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评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科举制度表现出这样一种热忱:凡是热爱这片国土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上来,即便再老再迟,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为你保留着机会。

材料二   科举制度的直接结果,是选拔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含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材料三   用八股文取士,不仅内容限定、格式限定,而且许多连接虚词也是限定的……八股文的毛病首先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这是一种毫无社会责任和激情,不知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的昏庸的考试方式。全国士子通过这项考试一年又一年地钻研八股文的写法,结果造成大量的废物。

材料四   科举废除后新式学校一所接一所地办起来了,这不仅释放了一大批原先已经走上科举之途的读书人,而且实实在在地造就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新型人才,20世纪中国的光明面,基本上是由这些新型人才造就的。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2)结合材料三,说明八股取士的特点及其实行的后果。
(3)结合材料一、四,说明科举制和新式学校培养的人才的不同之处。
2021-01-28更新 | 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 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问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体与选官制度

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探究问题二英美民主政治的评价

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两个研究小组就英美政体研究分别展 示了各自的材料与结论,具体如下:

材料二英国组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结论: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材料三美国组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 ,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论: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之一。


(1)材料一中的“这两制度”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2)有同学认为,英国组的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 的史实。
(3)指出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 的表现。
2020-05-22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