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抗日战争的胜利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 题号:883239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外历史大事记—— 1919年(部分)

4月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5月 4日,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游行示威。5日,北京学生宣布罢课,各地学生纷纷响应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刊载于《新青年》6卷5号
6月 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整理自《历史》必修等资料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强烈要求美英等国立即无条件废约。 1942年10月5日,蒋介石明确向美国表示,中国对这次大战同美英一样担负着同等的义务,承担着同样的责任,希望美国先自动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而不必等到战后。在中国的强烈要求和国际舆论的支持下,美英政府于1942年10月10日通知中方,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的条约,宣布废除旧约订新约。

——胡德坤:《中国抗日战争与战时国际关系》


(1)1919年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根据上表所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及其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近代中国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政治民主化做了诸多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并不是近代化的中国。在近代中国面前摆着两个问题: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这两个问题显然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落后,所以挨打;因为不断地挨打,所以更落后。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胡绳《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

材料二   中国民族主义是外部压力之下的应激反应,其动源是外国的侵略,指向却是向内,要消除国内旧政治势力,重新构建国家体系。孙中山在国民党改组以前,没有充分意识到外部侵略势力与内部顽固势力的关联性,表现为单纯的“排满”,导致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夏卫东《政治符号:辛亥革命与近代国共关系》

材料三   要在十分落后的社会基础上,战胜已经在中国居于统治地位的帝国主义势力,当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历史经验证明,只有这样做,才能改变中国所面临的恶性循环的命运。就是说,只有先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才能谈得到近代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

——胡绳《关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几个问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的主要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指出辛亥革命为国家政治民主化作出的贡献,说明判断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改变“恶性循环命运”的标志,列举国家独立初期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020-02-12更新 | 8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探索与抗争,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了伟大的秋收起义,率领工农革命军挺进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确立了我们党依靠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群众路线,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

——李长春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 、“敢闯新路” 、 “依靠群众 ”是如何具体体现的?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认为长征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三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并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2021-01-13更新 | 9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0世纪中国社会在变革中不断发展和进步,谱写了一部民族复兴的奋斗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历史学者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学者描述
龚书铎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金冲及在人们对旧政府的普遍愤怒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了,美、法所代表的共和政体为许多人所憧憬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正是在1942年抗战期间,列强取消了百年来的对华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此可以抬头立足于世界……辛酸和血泪,日本人用火光和死亡,为中国人铸造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十四年间,中国奋起抵抗,有许多悲壮的事迹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2)举出两例“十四年间中国奋起抵抗”的史实。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018-12-28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