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其发明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8854525
从曼彻斯特到上海

历史学家通常认为,铁路是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的曼彻斯特,此后迅即向全世界扩展,包括中国的上海。

1830年,当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进行试运行时,年幼的范妮搭乘了这辆火车。多年后,她回忆道:“我父亲认识几位对这一事业非常感兴趣的绅士,当斯蒂芬逊提议进行15英里距离的试运行时,他们以极大的善意邀请我父亲带着我参加,并且允许我坐在斯蒂芬逊的身旁,我认为这真是自己毕生最大的荣耀之一。”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建成了淞沪铁路,也成吴淞铁路,它是中国第一条商用铁路。对于这一新鲜事物,时人尚持怀疑态度。不久,由于火车轧死一名士兵而遭致抗议,一些当地绅士也以铁路破坏了风水,汽笛惊扰祖先的亡灵而大加反对,最后只好由清政府花巨资购买后排除。


(1)如果以“从曼彻斯特到上海”为主题来列举工业革命内容的话,除了铁路之外,你还能列举出哪些?
(2)就工业革命的全球性扩展而言,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两地间的工业革命具有哪些差异?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 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1881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庄建一条运煤铁路,在答应不用机车,改用骡马拖拽等条件下,清庭同意修建。1882年经过反复疏通才允许改用机车牵引。
早期中国铁路建设和技术发展迟缓,机车车辆和其他铁路设备多赖于进口,各种设备和器材十分杂乱,仅机车就有英、美、法、德、日、捷和比利时等国的190多种型号,机车车辆轨距达四五种之多,由此形成了世界各国机车车辆和装备器材齐聚中国的独特景观,中国铁路被讥讽为“万国铁路博览会”。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的铁路占46%,中国向外国贷款建筑铁路占40%,自筹资金修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里程的14%。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意中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据袁昶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穷民之中,“失车船踮脚之力,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路运输出现的条件。当时欧洲报刊曾就谁是“火车之父”展开争论,你认为谁是“火车之父”?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早期修建铁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万国铁路博览会”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分析铁路建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6-11-18更新 | 89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瓦特的“恶魔”

当瓦特试造这种发动机时,他遇到了一些可使大多数人气馁的困难。似乎没有一个铁匠熟练到足以把汽缸做得完全圆形,或是把活塞杆做得绝对光滑笔直,或是把阀门做得严密。正当他打算放弃试验的时候,一个有钱的朋友认为这个新机器或许会对他自己的煤矿有利,所以为瓦特偿还了债务,并劝他再试试。最后,在1769年,瓦特完成了他的第一台蒸汽机。它被很恰当地称为“恶魔”,因为它不但吞吐烟火,而且动作像个魔王。

——摘编自海斯等著 《世界史》(费孝通等译)


根据材料中瓦特的经历,并结合十八世纪英国社会发展,分析推动工业革命发生的因素。
2020-09-10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

(1)就研究工业革命而言,①以上材料一中属于直接史料的是___________;②属于间接史料史料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材料二:地理上的得天独厚以及一个有知识的工人贵族阶级、一个不太有知识的高原人和爱尔兰人的广大基层、和低劣的、不太清洁的居住条件的传统汇合在一起,已使格拉斯哥区域随着新经济力量的解放和扩大其作用而一变再变,已使新工业文明的最好和最坏产物在那里继续争荣并茂成为势所必然。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2)作者从哪些视角对工业革命进行了评价?

(3)结合所学,说说你对“新工业文明”中“最好和最坏产物……争荣并茂”的理解。

2018-01-01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