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辛亥革命 >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 辛亥革命的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5 题号:8861470
中国近代化

有关近代化在中国的起步,学界以下一种看法:经济的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政治的近代化起步于维新运动,而文化的近代化则略早,起步于“西学东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该观点将洋务运动定为中国经济近代化起点的依据会有哪些?
2)早期的维新派本就脱胎于洋务派,那么说他们由洋务派转变为维新派的理由是什么?为何维新运动会被认为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起步?
3)请从近代化的视角简要评价辛亥革命
4)你认可“中国文化近代化起步于西学东渐”这一观点吗? 如果认可,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认可,请你就中国文化近代化起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除立法权外,还享有非常广泛的监督权,特别是参议院在必要时还可以按法律程序弹劾总统、国务员,咨请政府查办官吏纳贿违法案件。

……北洋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都建立了与此类似的监察机关和监察制度。出现这种新型的行政监察制度,如果纯从政治制度演进的角度而言,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监察制度的一大进步。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容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

——摘编自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监察制度有哪些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监察制度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
2019-11-11更新 | 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百年共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系统,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依据材料一,在图中找出辛亥革命所代表的字母,并依次写出其他字母所代表的近代中国重大事件。从“外事之刺激”和“中国的反映”两个维度,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三的观点是否一致,概括它们各自的核心观点。
(3)辛亥革命的硝烟早已消逝,但其是非成败,百年来众说纷纭,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
2020-02-10更新 | 1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凤凰网(2010.11.19)


材料二 下面这一幅漫画反映了辛亥革命期间未庄的地主乡绅捣毁静修庵参加革命的情形。鲁迅著作《阿Q正传》中写道:“(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了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材料三 如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能否合办活动?带着这些问题,中新社记者分别采访了10位正在此间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众委员无一例外,均赞同国家隆重纪念。有委员指出,辛亥革命100周年是两岸提升政治互信的契机;纪念活动如能上升到国共两党层面,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新闻网·中新社·北京2010年3月11日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武汉的得票为何遥遥领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哪些原因?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历经多次失败,总结教训,开始了伟大转变,表现在哪里?
(3)据材料三,分析政协委员们为什么一致认为两岸、两党共同纪念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2018-06-15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