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 题号:8908597
阅读下表,结合所学,划分“振泰电灯有限公司”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状况(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江苏振泰电灯有限公司大事记
1917年于殖等购置75马力50千瓦发电机组一台,创办“振泰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1918年正式发电营业,出厂电压3.3千伏,每日发电4至6小时
1922年增加150马カ90千瓦发电机1台
1933年购置德国制造380马カ285千瓦发电机1台,发电最高负荷180千瓦
1946年新增225马カ柴油机1台,匹配原有90千瓦发电机,与上述机组同时运行发电
1949年华中银行一分行与泰州商会各向“振泰”投资1亿元华中币,“振泰”开始公私合营经营
1951年泰州专区于西郊颜家场新建电厂(西厂),同年12月与“振泰”合并成立“公私合营泰州电力公司”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认为:“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实业救国思想既然能蔚然成潮,自然具有这样的特质。实业救国思潮作为一种波及层面广泛,涉及人物众多,贴近社会现实的社会思潮,在清末民初的社会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经济伦理近代化的催化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器,是政治变革的助力器。

——摘编自李旻《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研究》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06-12更新 | 105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简况
4世纪初-13世纪末由于北方长时间的战乱,此时期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北方人口南迁。

17世纪中期-18世纪70年代
由于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和吴三桂等发动的“三藩之乱”,使得南方各省受到巨大破坏,尤其是造成四川人口的巨大损失。清政府发布招垦令,鼓励湖广等外省农民入川落籍开垦。同时鼓励汉人出山海关,向辽东、辽西等地区移民。

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迫使清政府最终全面开放了东北和内蒙古的封禁地,向这些地区的移民因此而形成高潮。东南沿海地区则通过向海外移民来缓解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兴起,大批移民迁入城镇,揭开了中国移民史新的一页。

20世纪中期-20世纪80年代初
国家建设产生了大量工程移民,其中水库移民达1020万人,交通和城镇建设移民达2130万人。就水库移民而言,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自1950年代开始,是当时“大跃进”的一部分,相应
地产生了大规模水库移民。

20世纪80年代以来
1982年,针对“三西”地区(即甘肃省的河西、定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海固地区)严重干旱缺水和当地群众生存困难的情况,当地政府探索实施了“三西吊庄移民”扶贫,同时实现了救灾、扶贫和生态保护三重目标。1994年,中央政府颁布实施了我国第一个扶贫开发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明确提出“对极少数生存和发展条件特别困难的村庄和农户,实行开发式移民”。

根据材料,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1-04-12更新 | 222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实业救国论

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实业救国论于19世纪末提出,风行于20世纪初。实业泛指农业、工业、商业、交通等。人们认为国家振兴实业,须改良各种行政机关、调整和统一度量货币、疏通货物流通渠道、收集社会贤能归实业界、制定特别保护奖励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业救国论,同时否定采取革命手段的必要性。


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对“实业救国论”进行历史解读。(要求:逻辑清晰、解读全面、史论结合)
2021-02-05更新 | 1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