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 题号:8937386
美国工业产值之变

(1)根据以上材料,美国1859—1919年工业生产发生了哪些变化?
(2)你如何看待1859—1919年,美国在工业产值上发生的变化?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完成了对殖民地的占领。香料从经济的视角来看已变得不值一提。咖啡、巧克力、茶叶和糖作为殖民地的物品,取代了长久以来由香料扮演的经济的和文化的角色,成为远洋贸易的主要对象,开始成为人们饮食生活中的新宠。从此,人们的口味失去了香料的浓香而变得平和适度,欧洲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饮食口味。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二   英格兰在1718世纪的200年间,总人口增长了110%(从411万增至866万),农业人口所占比例却缩减了近一半。到1800年,占总数1/3的人口有能力为另外2/3的人口提供粮食,这就意味着每单位农业劳动力产出至少增长了3/4……1750年以前的几十年中,英国的谷物价格水平基本处于静止状态,甚至还有所下降。乔纳森•布朗在《英格兰农业:18701947年农场调查》中列举了18711875年、18941898年各种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小麦51%,羊毛50%,土豆39%,荞麦39%,燕麦38%,牛肉29%,黄油25%,羊肉25%。

——摘编自舒小昀《谁在养活英国: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食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对欧洲饮食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后英国农业的发展特点。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2021-10-15更新 | 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格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到18世纪80年代,西印度群岛和南美的奴隶出产了世界市场上销售的绝大部分棉花。1791年,圣多明各棉花种植园的数量与甘蔗种植园已经几乎相当,其出口到法国的棉花比八年前增长了58%,同时还向英国出口了大量的棉花。西印度群岛和南美出产的棉花因此涌入利物浦、伦敦、勒阿弗尔和巴塞罗那的市场中,实际上促进了机械化纺纱的快速扩张。随着机器纺纱技术在整个欧洲大陆上的传播,更多的非洲人被戴上镣铐,被装进迸船舱,在太子港被拍卖,被送到遥远的农场,在逼迫下清理土地、锄地、播种、剪枝和收获白色黄金。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棉花产业发生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
2021-09-03更新 | 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历程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波浪潮发生在16世纪……第二波浪潮出现在18151913年间……第三波经济全球化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时期,并持续至今。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第一波浪潮开始的史实依据。以交通工具为例,指出推动第二波浪潮形成的两个重大发明。

材料二   18701913年……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后将世界瓜分完毕。此时,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诸国和日本……于是形成了“中心——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心——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一世界经济格局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

材料三   ……然而,全球化的好处分布不均。相对来说为数不多的大企业,大部分是集中在美国,在世界经济活动占有不成比例的分量。……强大的国家,尤其是美国,能够在需要之时要求别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但却为了各自青睐的企业保留保护性关税或补贴。在某种程度上,全球化延续了世界经济的旧殖民地格局,贫困国家的农民和血汗劳工给富裕的国家提供廉价的商品,导致贫富差距变成了贫富沟壑。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贫富沟壑”的主要原因。从国际视角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对策。
2021-07-25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