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孙中山三民主义 > 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实践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2 题号:90017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二 :宣言如下: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 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 对外宣言》

材料三: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
(2)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从材料四反映出的孙中山的主张,有哪些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先进的思想此领着当时社会的进步。回答下列问题。

纪念“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邮票


(1)结合所学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历史地位。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两位启蒙思想家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说明这些思想观点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3)某校举办“20世纪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展览,请你完成下表内容。
时间人物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初孙中山
20世纪20~40年代毛泽东
20世纪70~90年代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现代化建设

2019-08-19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时代下的先进团体组织

材料一“……我中国卧于群雄之间,鼾寝于火薪之上。政务防弊而不务兴利.吏知奉法而不知审时,士主考古而不主通今,民能守近而不能行远。……徒以风气未开,人才乏绝,坐受凌辱。……普鲁士有强国之会,遂报法仇。日本有尊攘之徒,用成维新。盖学业以讲求而成,人才以摩厉而出。合众人之才力,则图书易庀(pǐ:备具);合众人之心思,则闻见易通。”

——1895年《京师强学会序》

材料二“……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纬经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由、平等,博爱。……以今日革之经纶暨将来治国之大本,布告天下:(一)驱除鞑虏……(二)恢复中华……(三)建立民国……(四)平均地权……国人相视,皆伯叔兄弟诸姑姊妹,一切平等,无有贵贱之差、贫富之别;休戚与共,患难相救,同心同德,以卫国保种自任。战士不爱其命,闾阎不惜其力,则革命可成,民政可立。愿我四万万人共勉之!”

——1905年《中国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二、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2.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三、我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与资产阶级的黄色知识分子及与其类似的其他党派的任何联系。……

——1921年《中国共产党纲领》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概述历史背景并分别列举主要创始人各一人。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三个团体组织之间的异同。
(3)根据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时代下的先进团体组织。
2020-05-25更新 | 11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近代平等思想成熟于欧洲的启蒙运动,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材料二   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摘自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

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1)概括材料一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
(2)阅读材料二,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17-06-16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