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8490881
先进的思想此领着当时社会的进步。回答下列问题。

纪念“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邮票


(1)结合所学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历史地位。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两位启蒙思想家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说明这些思想观点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3)某校举办“20世纪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展览,请你完成下表内容。
时间人物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初孙中山
20世纪20~40年代毛泽东
20世纪70~90年代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现代化建设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豆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政治。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并分析其本质目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与朱熹有何不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2018-11-06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
材料二:(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以今非古者族……”

——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董仲舒建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对策》


材料四:言论一:“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言论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孔子学说(儒家)的态度各是什么?当代史学家冯天瑜称董仲舒为当时的“群儒之首”, 董仲舒对儒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3)指出材料四中言论一、二各是谁的观点,并概括各自的核心思想。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
2016-11-18更新 | 7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什么思想?在治理国家上又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中的什么观点?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家的地位如何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判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017-10-06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