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辛亥革命 >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 辛亥革命的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86 题号:907098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权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第三章: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章:……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六章: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国家最高权力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2)从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民主理念?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制度构建反映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下分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
2020-12-12更新 | 7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如何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

材料二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为哪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什么思想?他何时实现了“创立民国”的梦想?
(2)为了保护这一革命成果,他努力促成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的制订?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孙先生革命事业”的性质是什么?
2021-05-22更新 | 9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折射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材料二 1945年,在成都流传着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材料三 1946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1)材料一的春联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                                
(2)材料二的对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国际历史意义。 
(3)指出材料三春联出现的历史背景。并结合历史事实说明这副春联的愿望是否能实现,并说明理由。
2020-06-17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